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页 |
三.结构安排 | 第8-10页 |
第二章 西藏教育的发展概况与滞后原因分析 | 第10-18页 |
第一节 西藏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0-15页 |
一.封建农奴体制下的旧西藏教育 | 第10页 |
二.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新西藏教育 | 第10-15页 |
第二节 西藏教育滞后的原因分析 | 第15-18页 |
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 第15页 |
二.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 | 第15-16页 |
三.急需提高的师资队伍 | 第16-17页 |
四.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内地开办西藏班的历程及其作用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内地开办西藏班的历程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内地开办西藏班的优势分析 | 第20-23页 |
一.教育资金充足 | 第20-21页 |
二.师资力量雄厚 | 第21-22页 |
三.教学设施齐备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内地开办西藏班的作用 | 第23-26页 |
一.开拓藏生视野 | 第23页 |
二.提高思想觉悟 | 第23-24页 |
三.拓宽就业渠道 | 第24-25页 |
四.提高学习质量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内地西藏班历史学习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26-40页 |
第一节 内地西藏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 | 第26-34页 |
一.内地西藏班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 | 第26-28页 |
二.影响西藏班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 | 第28-34页 |
第二节 西藏学生成长的特殊性及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一.浓重的宗教色彩 | 第34-37页 |
二.独特的地域文化 | 第37-39页 |
三.薄弱的汉语水平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内地西藏班历史教育的实施及改进研究 | 第40-69页 |
第一节 和谐式历史教育的提出 | 第40-43页 |
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内地西藏班历史教育的前提 | 第40页 |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历史学习环境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内地西藏班历史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3-47页 |
第三节 符合西藏班学生特点的历史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 | 第47-65页 |
一.乡土教育的优化与设计 | 第47-54页 |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思考 | 第54-59页 |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 | 第59-65页 |
第四节 内地西藏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索 | 第65-69页 |
一.探索适合西藏班历史教学的评价模式 | 第65-67页 |
二.运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呈现评价结果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