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三、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第一节 公司创业 | 第11-16页 |
一、公司创业的定义 | 第11-13页 |
二、公司创业的维度 | 第13-14页 |
三、公司创业的形式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成长绩效 | 第16-19页 |
一、企业成长的定义 | 第16页 |
二、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三、企业成长绩效的测量维度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动态能力 | 第19-23页 |
一、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动态能力的维度 | 第20-23页 |
第四节 环境不确定性 | 第23-25页 |
一、环境不确定性的定义 | 第23-24页 |
二、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 | 第24-25页 |
第五节 公司创业、动态能力、环境不确定性与成长绩效的关系 | 第25-30页 |
一、公司创业与成长绩效 | 第25-26页 |
二、公司创业、动态能力与成长绩效 | 第26-27页 |
三、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作用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30-34页 |
一、案例研究 | 第30-32页 |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理论模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问卷研究和数据收集 | 第36-38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6-37页 |
一、公司创业的测量工具 | 第36页 |
二、动态能力的测量工具 | 第36-37页 |
三、环境不确定性的测量工具 | 第37页 |
四、企业成长绩效的测量工具 | 第37页 |
第二节 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38-65页 |
第一节 样本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39-46页 |
一、效度分析 | 第39-45页 |
二、信度分析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回归分析 | 第47-52页 |
一、公司创业对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二、公司创业对动态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三、动态能力对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0-52页 |
第五节 中介作用分析 | 第52-58页 |
一、动态能力对公司创业和成长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2页 |
二、机会识别能力对公司创业与成长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2-53页 |
三、机会捕捉能力对公司创业与成长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3-56页 |
四、资源整合能力对公司创业与成长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6-58页 |
第六节 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作用分析 | 第58-65页 |
一、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58-61页 |
二、环境不确定性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作用分析 | 第61-63页 |
三、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分析 | 第63-65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5-7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65-67页 |
一、公司创业与成长绩效之间关系的讨论 | 第65页 |
二、公司创业与动态能力之间关系的讨论 | 第65-66页 |
三、动态能力与成长绩效之间关系的讨论 | 第66页 |
四、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讨论 | 第66页 |
五、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66-67页 |
六、环境不确定性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作用讨论 | 第67页 |
七、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讨论 | 第67页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第67-70页 |
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二、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 第68-69页 |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69页 |
四、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