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研究
第一章 激励理论研究回顾 | 第1-12页 |
第一节 西方需要理论 | 第9-10页 |
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第9页 |
二、 奥德弗ERG理论 | 第9-10页 |
三、 麦克利兰成就激励理论 | 第10页 |
第二节 激励理论模型 | 第10-12页 |
一、 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 第10-11页 |
二、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 第11页 |
三、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 第11-12页 |
四、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12页 |
第二章 企业中的激励因素 | 第12-16页 |
第一节 企业员工的需要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内在性激励因素 | 第14-15页 |
一、 过程型激励因素 | 第15页 |
二、 成果型激励因素 | 第15页 |
第三节 外在性激励因素 | 第15-16页 |
一、 物质激励因素 | 第15-16页 |
二、 精神激励因素 | 第16页 |
三、 外在性激励与内在性激励的关系 | 第16页 |
第三章 内外结合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 | 第16-38页 |
第一节 内在激励方式 | 第16-23页 |
一、 注重工作本身的丰富化 | 第16-17页 |
二、 让培训发挥激励作用 | 第17-21页 |
三、 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外在激励方式 | 第23-38页 |
一、 物质激励 | 第24-34页 |
(一) 制定激发干劲的薪酬体系 | 第24-29页 |
(二) 灵活多样的福利制度 | 第29-32页 |
(三) 员工持股计划 | 第32-34页 |
二、 精神激励 | 第34-38页 |
(一) 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 第34-36页 |
(二) 重视授权的激励作用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附:一、注释 | 第39-41页 |
二、 参考文献和资料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