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5页 |
一、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形成与渊源 | 第5-16页 |
(一)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5-11页 |
1、 中国古代的廉政观念及廉政建设的得失 | 第5-6页 |
2、 中国腐败现状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 第6-11页 |
(二)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1-13页 |
1、 马列主义的廉政法制观 | 第11-12页 |
2、 毛泽东的廉政法制观 | 第12-13页 |
(三)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实践基础 | 第13-16页 |
1、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实践基础 | 第13-15页 |
2、 邓小平对“廉政”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 第16-32页 |
(一)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内容 | 第16-25页 |
1、 “两手抓”的思想 | 第16-18页 |
2、 “健全法制、标本兼治”的思想 | 第18-19页 |
3、 “惩治腐败的关键是依法从严治党”的思想 | 第19-20页 |
4、 “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思想 | 第20-23页 |
5、 “廉政法制要靠教育”的思想 | 第23-25页 |
(二)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特点 | 第25-29页 |
1、 治理腐败的求实性 | 第25-26页 |
2、 治理腐败的创造性 | 第26页 |
3、 治理腐败的关键性 | 第26-27页 |
4、 反腐方式选择的综合性 | 第27页 |
5、 治理腐败的坚决性 | 第27-28页 |
6、 治理腐败的长期性 | 第28-29页 |
(三)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意义 | 第29-32页 |
1、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理论指导意义 | 第29-31页 |
2、 邓小平廉政法制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1-32页 |
三、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廉政法制思想 | 第32-39页 |
(一) 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 | 第33-35页 |
1、 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 | 第33-34页 |
2、 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 | 第34页 |
3、 加强廉政观念的教育和培养 | 第34-35页 |
(二) 法制是反腐败的保证 | 第35-37页 |
1、 依法严厉惩办腐败分子 | 第35-36页 |
2、 执法部门是反腐败斗争的重点 | 第36-37页 |
3、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各项机制 | 第37页 |
(三) 监督是反腐败的关键 | 第37-39页 |
1、 要建立严密的权力监控机制 | 第38页 |
2、 监督要依靠人民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