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评论、欣赏论文

施光南70年代末至80年代经典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引言第7-9页
 (一) 选题动机第7-8页
 (二)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第8页
 (三) 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综述第8-9页
第1章 施光南生平及其创作历程第9-11页
   ·施光南的生平简介第9页
   ·施光南的创作历程第9-11页
     ·建国初期第9-10页
     ·“文革”时期第10页
     ·“新时期”第10-11页
第2章 施光南70 年代末至80 年代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第11-19页
   ·题材方面第11-12页
   ·旋律方面第12-14页
   ·节奏方面第14-15页
   ·调性转换巧妙自然第15-16页
   ·和声音响丰富,伴奏织体与旋律相互辉映第16-19页
第3章 施光南70 年代末至80 年代精典艺术歌曲演唱把握第19-33页
   ·《祝酒歌》第19-21页
     ·在情绪把握上第19-20页
     ·在技巧把握上第20页
     ·在速度、声音把握上第20-21页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第21-22页
     ·在歌词把握上第21页
     ·在速度、力度、节奏把握上第21-22页
     ·在技巧把握上第22页
   ·《假如你要认识我》第22-24页
     ·在歌词把握上第22-23页
     ·在技巧把握上第23页
     ·在意境把握上第23-24页
   ·《我的祖国妈妈》第24-27页
     ·在技巧把握上第24-26页
     ·在速度、力度、声音把握上第26页
     ·在歌词把握上第26-27页
   ·《在希望的田野上》第27-29页
     ·在韵味把握上第27页
     ·在咬字把握上第27-28页
     ·在技巧把握上第28-29页
   ·《多情的土地》第29-33页
     ·在风格把握上第29-30页
     ·在技巧把握上第30-31页
     ·在声音、节奏把握上第31-33页
第4章 施光南的历史贡献第33-37页
   ·施光南艺术歌曲对题材的拓展和手法的创新第33页
   ·推出了一批著名的声乐表演人才第33-34页
   ·为我国声乐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材资源第34-35页
   ·对当代声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35-36页
   ·对我国新歌剧发展的启示与推动作用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录第40-42页
后记第42-4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帕格尼尼对小提琴艺术的贡献及影响
下一篇:我国具有代表性音乐作品分析教材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