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8-9页 |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职业倦怠的基础理论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职业倦怠的基础理论 | 第13-16页 |
一、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4页 |
二、职业倦怠的代表性理论观点简析 | 第14-15页 |
三、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概念的比较分析 | 第15-16页 |
四、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概念的比较分析 | 第16页 |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及影响 | 第16-21页 |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 第17-18页 |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 第18-19页 |
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对山东省十所普通高校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21-23页 |
一、研究的对象 | 第21-22页 |
二、测量工具 | 第22-23页 |
三、数据收集处理 | 第23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一、山东省普通高校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第23-27页 |
二、导致普通高校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缓解和预防职业倦怠的策略 | 第31-37页 |
第一节 自身状态的积极调控 | 第31-33页 |
一、公共音乐教师要具备提高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 | 第31-32页 |
二、公共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的调控自身行为 | 第32-33页 |
三、公共音乐教师要灵活调节自身多重角色 | 第33页 |
第二节 社会方面的积极支持 | 第33-34页 |
一、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 第33页 |
二、正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人才价值 | 第33-34页 |
三、落实终身教育的政策 | 第34页 |
第三节 学校方面的积极改善 | 第34-37页 |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35页 |
二、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 第35-36页 |
三、为教师提供职业与健康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