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研究--以物理学科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29页
 1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第14-17页
   ·自我调节学习的定义第14-15页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背景第14页
     ·自我调节学习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第15-17页
     ·自我言语指导观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第15页
     ·行为主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第15-16页
     ·现象学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第16页
     ·意志论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第16页
     ·社会建构主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第16页
     ·信息加工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第16-17页
     ·社会认知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第17页
 2 社会认知观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介绍第17-29页
   ·社会认知自我调节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第17-18页
   ·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概念的架构第18-19页
   ·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方法和测量第19-20页
   ·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第20-22页
     ·个人因素第20-21页
     ·行为因素第21-22页
     ·环境因素第22页
   ·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模型第22-29页
     ·Zimmerman的SREP循环模型第23-25页
     ·Pintrich的SRL自我调节学习模型第25-27页
     ·SREP模型和SRL模型的比较第27-29页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第29-33页
 1 问题的提出第29-31页
   ·国内对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第29-30页
   ·本次研究选择高中物理学科的原因第30-31页
     ·实验者本人的原因第30页
     ·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第30页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特点第30-31页
 2 本研究拟研究的主要问题第31页
 3 本研究的意义第31-33页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第31页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31-33页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第33-45页
 研究Ⅰ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问卷的修订第33-41页
  1 研究目的第33页
  2 研究假设第33页
  3 预测问卷的结构和测量指标分析第33-38页
   ·问卷的修订第33-34页
     ·文献查阅第33-34页
     ·研究对象第34页
   ·预测研究结果分析第34-38页
     ·项目分析第34-35页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35-37页
     ·信度分析第37-38页
  4 修订后问卷的结构与测量指标分析第38-39页
   ·研究对象第38页
   ·结构效度分析第38页
   ·内部结构一致性第38-39页
   ·信度分析第39页
  5 修订后的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的内容第39-40页
  6 小结第40-41页
 研究Ⅱ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干预实验研究第41-45页
  1 研究目的第41页
  2 研究假设第41页
  3 研究方法第41-42页
   ·实验设计第41页
   ·被试选取第41-42页
   ·研究工具第42页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卷第42页
     ·实验班学生对训练的自我评价问卷第42页
  4 研究程序第42-44页
   ·实验前的准备阶段第42-43页
     ·干预训练方案的设计第42-43页
     ·实验教师的培训第43页
   ·实验的前测第43页
   ·实验实施过程第43-44页
     ·实验的两种干预水平第43-44页
     ·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第44页
   ·实验的后测第44页
  5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第44页
  6 实验结果的处理第44-45页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5-52页
 1 两组前测差异比较第45页
 2 实验效果分析第45-50页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第45-46页
   ·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结果的检验及分析第46-47页
   ·实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第47-48页
   ·实验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第48-49页
   ·自我调节学习干预训练对学生物理学业成绩的影响第49-50页
     ·实验后,控制班与实验班物理学业成绩的比较第49页
     ·物理学业成绩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第49-50页
   ·实验组学生对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训练的自我评价第50页
 3 学科迁移效果分析第50-52页
第五部分 讨论第52-59页
 1 本实验对提高高一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效果第52-53页
 2 本实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效果第53-54页
 3 本实验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效果第54-55页
 4 在本实验条件下,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探讨第55页
 5 在本实验条件下,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科迁移效果探讨第55页
 6 部分实验假设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第55-56页
 7 实验的反思第56-59页
   ·实验的不足之处第56-57页
   ·实验的局限性第57页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及建议第57-59页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第59-60页
 1 自我调节学习问卷的修订第59页
 2 干预研究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附录第67-70页
后记(致谢)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家庄市区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现阶段普通初中实施职业指导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