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造主体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主体的生成 | 第10-15页 |
·镜像阶段 | 第10-11页 |
·象征之网 | 第11-13页 |
·诗性回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主体的活动 | 第15-29页 |
·日常语言 | 第15-18页 |
·语言和言语 | 第15-16页 |
·言语活动的过程 | 第16-18页 |
·文学语言 | 第18-29页 |
·反常化 | 第18-21页 |
·构架和肌质 | 第21-22页 |
·象征和符号 | 第22-24页 |
·接受主体 | 第24-26页 |
·寂静之音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主体的差异 | 第29-60页 |
·共时性差异 | 第29-47页 |
·受制于文化传统的主体 | 第29-32页 |
·受制于社会阶级的主体 | 第32-36页 |
·受制于性别身份的主体 | 第36-41页 |
·受制于生理条件的主体 | 第41-47页 |
·历时性差异 | 第47-60页 |
·前“作家”时代的文学创造主体 | 第47-52页 |
·作为“作家”的文学创造主体 | 第52-56页 |
·“作家之死”时代的文学创造主体 | 第56-60页 |
第四章 主体的超越 | 第60-69页 |
·文学创造主体的三个超越 | 第60-64页 |
·对有限生命的超越 | 第60-61页 |
·对语言惯例的超越 | 第61-62页 |
·对意识形态的超越 | 第62-64页 |
·文学创造主体是特殊的人类主体 | 第64-69页 |
·见常人之所不见 | 第64-66页 |
·文学行动 | 第66-67页 |
·为什么不写完?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