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目录 | 第14-18页 |
表目录 | 第18-20页 |
图目录 | 第20-23页 |
1 绪论 | 第23-43页 |
·研究背景 | 第23-33页 |
·现实背景 | 第23-30页 |
·理论背景 | 第30-3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3-3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5-37页 |
·研究的逻辑框架、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 第37-42页 |
·研究的逻辑框架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41页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43-161页 |
·分布式创新研究综述 | 第43-96页 |
·分布式创新的研究背景、趋势及现状 | 第43-70页 |
·分布式创新的内涵、动机与管理挑战 | 第70-87页 |
·企业分布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及经验检验 | 第87-91页 |
·企业分布式创新研究评述 | 第91-96页 |
·知识共享理论研究综述 | 第96-143页 |
·知识的内涵及分类 | 第96-99页 |
·知识管理理论框架中的知识共享研究 | 第99-121页 |
·知识共享理论研究述评 | 第121-143页 |
·知识共享与分布式创新的关系研究 | 第143-151页 |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分布式创新的重要支撑 | 第143-147页 |
·知识共享促进分布式创新成功 | 第147-151页 |
·与本研究相关的其它理论综述 | 第151-159页 |
·组织学习理论 | 第151-156页 |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 第156-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1页 |
3 我国企业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机制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第161-193页 |
·案例研究方法 | 第161页 |
·上海冷箱CIMS创新案例 | 第161-169页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新过程分析 | 第162-168页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新案例分析的研究发现 | 第168-169页 |
·吉利金刚汽车创新案例 | 第169-179页 |
·吉利金刚汽车创新过程分析 | 第170-178页 |
·吉利金刚汽车创新案例分析的研究发现 | 第178-179页 |
·海尔卡萨帝法式对开门冰箱创新案例 | 第179-187页 |
·海尔卡萨帝法式对开门冰箱创新过程 | 第181-186页 |
·海尔卡萨帝法式对开门冰箱创新案例分析的研究发现 | 第186-187页 |
·跨案例对比研究 | 第187-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93页 |
4 企业分布式创新过程中知识共享机制的理论假设 | 第193-221页 |
·概念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 | 第193-199页 |
·企业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机制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 | 第199-219页 |
·分布式创新要素与企业创新绩效 | 第199-200页 |
·知识共享程度与创新绩效 | 第200-205页 |
·分布式结构与知识共享程度 | 第205-208页 |
·分布式认知与知识共享程度 | 第208-216页 |
·分布式协同与知识共享程度 | 第216-219页 |
·本章小结 | 第219-221页 |
5 研究设计与方法论 | 第221-237页 |
·问卷设计 | 第221-223页 |
·问卷设计内容及过程 | 第221-222页 |
·问卷设计的可靠性 | 第222-223页 |
·数据收集程序 | 第223-224页 |
·样本及被调查对象选择 | 第223页 |
·问卷发放及收集 | 第223-224页 |
·变量度量与指标选择 | 第224-230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224页 |
·解释变量 | 第224-228页 |
·中间变量 | 第228-230页 |
·数据整理与样本描述 | 第230-234页 |
·样本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230-233页 |
·数据合并的有效性 | 第233-234页 |
·主要分析方法与程序 | 第234-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235-237页 |
6 基于企业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实证研究 | 第237-259页 |
·变量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237-246页 |
·变量分类 | 第237-238页 |
·信度检验 | 第238-239页 |
·效度检验 | 第239-246页 |
·SEM模型分析与结果 | 第246-257页 |
·分布式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 | 第247-249页 |
·分布式创新要素对知识共享的关系模型 | 第249-251页 |
·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 | 第251-252页 |
·分布式创新要素、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整体SEM模型 | 第252-254页 |
·假设检验结果讨论 | 第254-256页 |
·SEM模型分析小结 | 第256-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257-259页 |
7 分布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开展知识共享的管理策略研究 | 第259-271页 |
·合理设计创新项目的分布式结构 | 第259-260页 |
·优化配置分布式创新项目成员 | 第259页 |
·按标准化流程划分项目模块化结构 | 第259-260页 |
·提升创新项目的分布式认知程度 | 第260-264页 |
·培养分布式创新项目成员的信任关系 | 第260-261页 |
·对项目实施分布式领导 | 第261-262页 |
·融合分布式创新项目成员的认知相似 | 第262-264页 |
·完善创新项目的分布式协同 | 第264-267页 |
·构建协同技术系统 | 第264-265页 |
·全面实施知识共享激励 | 第265-267页 |
·动态组合分布式创新过程中的三种知识共享机制 | 第267-269页 |
·本章小结 | 第269-271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71-28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71-275页 |
·研究创新与实践启示 | 第275-28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75-278页 |
·实践启示 | 第278-280页 |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280-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10页 |
附录1:面向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调查问卷表 | 第310-314页 |
附录2: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和研究成果 | 第3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