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概述 | 第14-30页 |
(一) 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形成过程 | 第15-24页 |
1. 对三大传统观念的反叛 | 第16-22页 |
2. 提出真善美三维“错位”学说 | 第22-24页 |
(二) 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实践 | 第24-30页 |
1. 倡导“闽派语文” | 第25-27页 |
2. 文本细读实践 | 第27-28页 |
3. 编写语文教材 | 第28-30页 |
二、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的内容 | 第30-42页 |
(一) 立足文本,用错位理论分析文学文本 | 第30-34页 |
1. 让文本解读回到文学本身 | 第30-32页 |
2. 让文本解读回到文本本身 | 第32-34页 |
(二) 从微观入手,在比较还原中探寻文学奥秘 | 第34-42页 |
1. 重视文本的微观分析 | 第34-37页 |
2. 在比较还原中探寻文学奥秘 | 第37-42页 |
三、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 | 第42-51页 |
(一) 语文教育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第42-44页 |
(二) 从程式化肢解到多元解读,确立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 第44-47页 |
(三) 从封闭束缚中解脱,建构新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体系 | 第47-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