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薪酬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2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建立面临根本性变革 | 第8-9页 |
·L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概况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薪酬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国内薪酬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外薪酬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0-21页 |
2 设计院薪酬体系设计总体思路 | 第21-34页 |
·设计院现行薪酬体系 | 第21-25页 |
·设计院员工工资结构 | 第21-23页 |
·设计院员工奖金分配 | 第23页 |
·设计院员工福利待遇 | 第23页 |
·设计院现行薪酬制度的弊病 | 第23-25页 |
·薪酬设计依据 | 第25-28页 |
·企业文化因素 | 第25页 |
·公司发展战略 | 第25-27页 |
·公司人力资源战略 | 第27页 |
·外部环境市场水平 | 第27-28页 |
·薪酬设计的原则 | 第28-30页 |
·公平原则 | 第28页 |
·透明原则 | 第28页 |
·岗位与人相结合原则 | 第28-29页 |
·竞争性原则 | 第29页 |
·经济性原则 | 第29页 |
·绩效奖励原则 | 第29-30页 |
·以岗位绩效为导向设计薪酬体系 | 第30-33页 |
·岗位等级薪酬制 | 第30页 |
·岗位等级薪酬制的特征 | 第30-31页 |
·构建以岗位等级薪酬制为主的薪酬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第31页 |
·设计岗位等级薪酬制的原则 | 第31-32页 |
·岗位等级薪酬制的结构设置 | 第32页 |
·操作程序 | 第32-33页 |
·岗位等级薪酬制的动态管理 | 第33页 |
·设计院薪酬体系设计步骤 | 第33-34页 |
3 设计院组织结构与岗位评价 | 第34-47页 |
·设计院组织结构及生产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设计院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设计院生产组织结构 | 第35页 |
·设计院岗位定员 | 第35-37页 |
·设计院工作分析 | 第37-39页 |
·工作量与产值的关系 | 第37页 |
·市场化和资源稀缺程度差异 | 第37-38页 |
·岗位系列分类 | 第38页 |
·薪酬序列 | 第38-39页 |
·设计院岗位评价 | 第39-47页 |
·岗位评估方法 | 第39-46页 |
·岗位评估结果 | 第46-47页 |
4 设计院薪酬方案设计 | 第47-61页 |
·薪酬设计考虑因素 | 第47页 |
·薪酬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 | 第47-48页 |
·相关岗位劳动力报酬市场调查 | 第48-49页 |
·选择被调查组织 | 第48页 |
·调查结果 | 第48-49页 |
·基准(固定)工资测算 | 第49-55页 |
·部门平均收入 | 第49-50页 |
·岗位基准工资和固定比例 | 第50-51页 |
·薪级、幅度条件确定 | 第51-54页 |
·确定固定工资级别的原则和方法 | 第54-55页 |
·浮动工资和奖金方案 | 第55-57页 |
·员工收入构成 | 第56页 |
·浮动工资和奖金的发放 | 第56-57页 |
·员工福利与发展 | 第57-61页 |
·薪酬发展的新模式 | 第57页 |
·设计院现有福利体系 | 第57-58页 |
·改制后的福利政策建议 | 第58-59页 |
·员工发展 | 第59-61页 |
5 方案适宜性分析及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61-64页 |
·新体系较客观地体现了各岗位对企业的贡献可能性 | 第61-62页 |
·新方案的特点 | 第6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2-64页 |
·新方案需及时调整 | 第62页 |
·调整心态,转变思想 | 第62-63页 |
·税收与硬性福利压力 | 第63页 |
·建立工资预警系统 | 第63-64页 |
6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