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现代迷信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比较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7页
     ·理论意义第15-16页
     ·现实意义第16-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本章小结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19-30页
   ·迷信内涵的界定第19-21页
     ·观察学习理论第19-20页
     ·操作条件反射原理第20页
     ·归因偏差第20-21页
     ·心理暗示作用第21页
   ·迷信产生的根源第21-26页
     ·社会学根源第22-23页
     ·认识论根源第23-25页
     ·心理学根源第25-26页
   ·迷信的现代特征第26-29页
     ·现代迷信的非宗教性第26-28页
     ·现代迷信的非理智性第28页
     ·现代迷信的无意识性第28-29页
     ·现代迷信的文化制约性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实测第30-46页
   ·研究方法和假设第30页
     ·迷信的心理学定义第30页
     ·研究方法和假设第30页
   ·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第30-34页
     ·目的第30-31页
     ·对象的选择第31页
     ·调查结果第31-34页
     ·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维度第34页
   ·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的正式问卷第34-39页
     ·目的第34页
     ·调查对象和方法第34-35页
     ·题项的分析第35-39页
   ·正式问卷的结果统计和分析第39-45页
     ·大学生迷信心理总体特征第39-41页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特点第41-42页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特点第42-43页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特点第43页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特点第43-44页
     ·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特点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现代迷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第46-54页
   ·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的特点第46-49页
     ·总体性特点第46页
     ·差异性特点第46-49页
   ·现代迷信的影响分析第49-53页
     ·迷信的心理安慰功能第49-50页
     ·大学生心理脆弱的表现第50-51页
     ·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的原因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对策及小结第54-65页
   ·对策研究第54-62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策分析第54-59页
     ·心理学对策分析第59-60页
     ·社会学对策分析第60-62页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第62-63页
   ·未来展望和创新之处第63-64页
     ·未来展望第63页
     ·创新之处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第68-72页
 附录1 有关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的开放式调查第68-69页
 附录2 有关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的调查问卷第69-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边匹配理论在高考录取制度中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特殊教育学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