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动态环境中驾驶人空间距离判识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 第13-15页 |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 第15-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驾驶人信息认知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动态视觉信息认知研究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研究问题提出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驾驶人视觉信息研究理论基础 | 第25-36页 |
·视觉的生理基础 | 第25-29页 |
·人眼结构 | 第25-26页 |
·视觉信息传递通路 | 第26-27页 |
·视觉信息编码 | 第27页 |
·视觉信息分析 | 第27-28页 |
·认知信息加工 | 第28-29页 |
·视知觉恒常性 | 第29-31页 |
·动态视觉特性 | 第31-32页 |
·人眼基本动态视觉 | 第31页 |
·驾驶人动态视觉特征 | 第31-32页 |
·空间距离判识 | 第32-34页 |
·生理线索 | 第32页 |
·单眼线索 | 第32-33页 |
·双眼线索 | 第33-34页 |
·动态空间距离判识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实验设计与建模方法 | 第36-48页 |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实验设备 | 第36-37页 |
·实验方案 | 第37-40页 |
·额外变量控制 | 第37页 |
·被试驾驶人选择 | 第37-38页 |
·昼间实验设计 | 第38-39页 |
·黄昏时段实验设计 | 第39页 |
·夜间实验 | 第39-40页 |
·主要数据处理方法 | 第40-47页 |
·回归分析 | 第40-43页 |
·BP神经网络 | 第43-45页 |
·显著性检验 | 第45-46页 |
·系统聚类法 | 第46页 |
·分布正态性检验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昼间驾驶人动态空间距离判识规律 | 第48-79页 |
·昼间被试驾驶人判识结果 | 第48-58页 |
·不同判识条件下数据分布特征 | 第48-54页 |
·昼间不同条件下判识距离结果 | 第54-57页 |
·被试驾驶人实验过程感觉表述 | 第57-58页 |
·距离判识结果随速度变化模型 | 第58-63页 |
·判识距离随速度变化模型 | 第58-60页 |
·基于BP网络的判识距离变化模型 | 第60-63页 |
·不同颜色距离判识差异 | 第63-67页 |
·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63-64页 |
·判识差异变化规律 | 第64-67页 |
·距离判识变化综合分析 | 第67-75页 |
·二元曲面回归分析 | 第67-72页 |
·基于BP网络的判识距离综合变化模型 | 第72-75页 |
·昼间动态空间距离判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黄昏时段驾驶人空间距离判识规律 | 第79-100页 |
·黄昏时段被试驾驶人距离判识结果 | 第79-85页 |
·黄昏判识数据分布特征 | 第79-81页 |
·距离判识结果 | 第81-85页 |
·被试驾驶人对黄昏实验的主观描述 | 第85页 |
·距离判识随照度变化模型 | 第85-88页 |
·红色障碍物距离判识规律 | 第86-87页 |
·绿色障碍物距离判识规律 | 第87-88页 |
·红绿色障碍物间的距离判识差异 | 第88-91页 |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 第88-89页 |
·距离判识差异变化规律 | 第89-91页 |
·基于BP网络的判识距离变化规律 | 第91-95页 |
·红色障碍物距离判识模型 | 第91-93页 |
·绿色障碍物距离判识变化模型 | 第93-95页 |
·黄昏静态距离判识准确性变化规律及对行车安全影响 | 第95-98页 |
·空间距离判识准确性变化规律 | 第95-98页 |
·黄昏距离判识变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 第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夜间驾驶人动态空间距离判识规律 | 第100-122页 |
·夜间被试驾驶人判识结果 | 第100-105页 |
·夜间距离判识数据分布特征 | 第100-101页 |
·距离判识结果 | 第101-105页 |
·被试驾驶人对夜间实验的主观描述 | 第105页 |
·夜间距离判识值随速度变化模型 | 第105-106页 |
·不同颜色距离判识差异 | 第106-110页 |
·夜间动态空间距离判识综合模型 | 第110-115页 |
·二元曲面回归模型 | 第110-112页 |
·基于BP网络夜间距离判识值变化综合模型 | 第112-115页 |
·昼夜距离判识差异 | 第115-120页 |
·昼夜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115页 |
·昼夜判识差异变化规律 | 第115-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动态距离判识过程中视觉特征分析 | 第122-136页 |
·视觉特征参数 | 第122-124页 |
·常用眼动参数 | 第122-123页 |
·本研究中眼动参数选择 | 第123-124页 |
·动态距离判识中的注视特征 | 第124-131页 |
·注视位置变化 | 第124-127页 |
·注视次数变化规律 | 第127-128页 |
·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变化规律 | 第128-131页 |
·动态空间距离判识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1-134页 |
·视觉光流模式 | 第131页 |
·速度增加判识距离减小 | 第131-133页 |
·绿色障碍物判识距离大于红色 | 第133页 |
·判识距离随黄昏照度下降而增加 | 第133页 |
·夜间判识距离大于昼间 | 第133-134页 |
·相对距离判识准确性高 | 第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