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和声学论文

柴科夫斯基晚期艺术歌曲(Op.60、Op.63)和声技法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缘由第9页
        (二)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方法和手段第10页
        (一)研究方法第10页
        (二)研究手段第10页
    三、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注释第12-13页
第二章 柴科夫斯基及其艺术歌曲第13-16页
    一、柴科夫斯基生平第13-14页
    二、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第14-15页
        (一)早期莫斯科创作阶段(1869-1877年)第14-15页
        (二)中期周游列国创作阶段(1878年-1885年)第15页
        (三)晚期回归祖国创作阶段(1886年-1893年)第15页
    注释第15-16页
第三章 柴科夫斯基晚期艺术歌曲(Op.60、Op.63)和声技法第16-53页
    一、自然音体系和弦第16-20页
        (一)三和弦第16-18页
        (二)七和弦第18-20页
    二、变化音体系和弦第20-29页
        (一)离调和弦第21-23页
        (二)调式交替和弦第23-26页
        (三)变和弦第26-29页
    三、和弦外音与持续音第29-39页
        (一)和弦外音第29-32页
        (二)持续音第32-39页
    四、转调技法第39-48页
        (一)采用自然音调式和弦转调第40-43页
        (二)采用调式交替转调第43-48页
    五、变格进行第48-51页
        (一)以“下属音为低音”的变格进行第48-49页
        (二)以“下属和弦三音、五音为低音”的变格进行第49-51页
    注释第51-53页
第四章 柴科夫斯基晚期艺术歌曲(Op.60、Op.63)艺术特征第53-71页
    一、丰富多样的音乐织体与节奏第53-59页
        (一)柱式和弦伴奏织体第53-56页
        (二)分解和弦伴奏织体第56-58页
        (三)综合型伴奏织体第58-59页
    二、民族民间音调的巧妙运用第59-62页
        (一)提取民间音调作为引用型音乐主题第60页
        (二)融合民间音调作为创作型音乐主题第60-62页
    三、诗歌语汇特点的完美结合第62-69页
        (一)俄罗斯音乐歌词本源探索第62-63页
        (二)俄语语音和语汇的基本特征第63-64页
        (三)诗歌与音乐曲调的高度融合第64-69页
    注释第69-71页
结论第71-74页
    一、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对后期俄罗斯民族音乐及音乐家们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与无限启迪第71页
    二、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中丰富的和声艺术手法充分反映出浪漫主义时期和声语言风格的时代特征第71-72页
    三、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艺术特征第72-73页
    注释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普通高校建立体育舞蹈俱乐部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流行舞蹈教学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性--以爵士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