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引言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高中物理内容的特点分析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一)文献法 | 第13页 |
(二)案例法 | 第13页 |
(三)调查问卷法 | 第13页 |
(四)观察法 | 第13-14页 |
注释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可视化 | 第15页 |
二、可视化教学 | 第15页 |
三、物理可视化教学 | 第15-16页 |
注释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二、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第17页 |
三、视觉思维理论 | 第17-18页 |
四、脑科学 | 第18页 |
注释 | 第18-19页 |
第四章 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第19-38页 |
一、思维可视化教学 | 第19-25页 |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 第19-24页 |
(二)善于使用概念图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 第24-25页 |
二、知识可视化教学 | 第25-31页 |
(一)利用物理课堂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25-28页 |
(二)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 第28-30页 |
(三)创设可视化的教学情境完成物理实验的逻辑思维过程 | 第30-31页 |
三、可视化教学具体案例分析 | 第31-37页 |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可视化教学案例 | 第31-34页 |
(二)“冲量与动量”的可视化教学案例 | 第34-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结果与分析 | 第38-52页 |
一、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案的设计 | 第38页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8页 |
(二)问卷设计 | 第38页 |
(三)调查步骤 | 第38页 |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8-50页 |
(一)高中生物理学习基本情况调查 | 第38-45页 |
(二)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的应用效果调查 | 第45-50页 |
三、调查结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2页 |
二、研究反思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1 | 第58-60页 |
附录2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