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前言 | 第9-17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1.2.1 国内外花样跳绳运动文献的归类与总结 | 第10-13页 |
| 1.2.2 国内外跳绳竞赛规则文献的归类与总结 | 第13-14页 |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 1.4.1 跳绳运动 | 第15页 |
| 1.4.2 花样跳绳 | 第15页 |
| 1.4.3 三人交互绳项目 | 第15页 |
| 1.4.4 规则 | 第15页 |
| 1.4.5 竞赛规则 | 第15-16页 |
| 1.4.6 花样跳绳竞赛规则 | 第16-17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19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 2.2.2 访谈法 | 第17页 |
| 2.2.3 对比分析法 | 第17页 |
| 2.2.4 录像分析法 | 第17-18页 |
| 2.3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77页 |
| 3.1 中国花样跳绳竞赛规则的发展与变化 | 第19-20页 |
| 3.1.1 萌芽时期 | 第19页 |
| 3.1.2 起步时期 | 第19页 |
| 3.1.3 发展时期 | 第19-20页 |
| 3.2 跳绳竞赛规则中三人交互绳项目评分细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 第20-77页 |
| 3.2.1 三人交互绳项目的目标 | 第20-22页 |
| 3.2.2 三人交互绳项目的口令 | 第22-23页 |
| 3.2.3 三人交互绳项目的技术要求 | 第23-25页 |
| 3.2.4 三人交互绳项目的评分元素及比例 | 第25-26页 |
| 3.2.5 三人交互绳项目的动作难度评分细则 | 第26-55页 |
| 3.2.6 三人交互绳项目的创意编排评分细则 | 第55-68页 |
| 3.2.7 三人交互绳项目的规定动作评分细则 | 第68-72页 |
| 3.2.8 三人交互绳项目的计分办法 | 第72-77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 4.1 结论 | 第77页 |
| 4.2 建议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 附录一 | 第85-86页 |
| 附录二 | 第86-87页 |
| 附录三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