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氧化钨/氧化碲异质纳米结构气敏传感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纳米现象和纳米科技第9-11页
        1.2.1 纳米现象与效应第9-11页
        1.2.2 纳米材料的应用第11页
    1.3 气敏传感器第11-15页
        1.3.1 气敏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第11-13页
        1.3.2 气敏传感器的表征参数第13-14页
        1.3.3 气敏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第14-15页
    1.4 课题相关异质结半导体简介第15-20页
        1.4.1 异质结气敏传感器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2 氧化钨气敏传感器第17-19页
        1.4.3 二氧化碲半导体简介第19-20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0-22页
第2章 氧化钨/氧化碲表面异质纳米棒气敏传感器制备第22-30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2-25页
    2.2 实验过程第25-29页
        2.2.1 基片的清洗第25-26页
        2.2.2 叉指电极制备第26-27页
        2.2.3 氧化钨纳米棒的生长第27页
        2.2.4 氧化钨/氧化碲表面异质纳米棒结构制备第27-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氧化钨/氧化碲表面异质纳米棒结构表征第30-36页
    3.1 FESEM表征第30-31页
    3.2 TEM表征第31-32页
    3.3 XRD物相分析第32-33页
    3.4 氧化钨/氧化碲表面异质纳米棒生长机理研究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氧化钨/氧化碲表面异质纳米棒气敏性能研究第36-46页
    4.1 气敏测试系统第36-37页
    4.2 氧化钨/氧化碲表面异质纳米棒结构NO2气敏性能分析第37-41页
        4.2.1 工作温度特性第37-38页
        4.2.2 灵敏度及动态响应特性第38-40页
        4.2.3 气体选择性第40页
        4.2.4 响应恢复特性第40-41页
    4.3 氧化钨/氧化碲表面异质纳米棒的气敏机理第41-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垂直定向氧化钨/氧化碲核壳异质纳米线阵列制备及分析第46-54页
    5.1 金属钨薄膜的溅射沉积第46-47页
    5.2 准定向氧化钨纳米线阵列的热氧化生长第47-48页
    5.3 氧化碲壳层的沉积第48-49页
    5.4 实验结果分析第49-51页
        5.4.1 FESEM表征第49-50页
        5.4.2 XRD表征第50-51页
    5.5 氧化钨/氧化碲核壳异质结构纳米线生长机理第51页
    5.6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6.1 总结第54页
    6.2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移动窗口法的下辽河平原区农田景观异质性研究
下一篇:类叶牡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部位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