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一、智力障碍儿童 | 第9-10页 |
二、戏剧治疗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一、国内外戏剧治疗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二、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 | 第15-20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第二章 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戏剧治疗课程理念与目标 | 第25-35页 |
第一节 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戏剧治疗课程理念 | 第25-26页 |
一、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 第25页 |
二、课程开发有助于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 第25-26页 |
三、课程开发满足多元文化的融合 | 第26页 |
第二节 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戏剧治疗课程目标 | 第26-35页 |
一、课程目标的依据 | 第26-33页 |
二、课程目标的构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智力障碍儿童戏剧治疗课程的内容 | 第35-39页 |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依据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确定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智力障碍儿童戏剧治疗课程的实施 | 第39-58页 |
第一节 课程实施条件 | 第39-40页 |
一、学校的硬件设施 | 第39页 |
二、师资要求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课程实施方法 | 第40-41页 |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40页 |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40页 |
三、以欣赏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课程实施原则 | 第41-43页 |
一、需要性原则 | 第41页 |
二、系统性原则 | 第41页 |
三、实用性原则 | 第41-42页 |
四、个别化原则 | 第42页 |
五、合作性原则 | 第42页 |
六、趣味性原则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戏剧治疗课程在昆明X培智学校的实践 | 第43-58页 |
一、教学对象 | 第43页 |
二、教学安排 | 第43-45页 |
三、教学案例 | 第45-58页 |
第五章 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戏剧治疗课程评价 | 第58-68页 |
第一节 课程方案的评价 | 第58-61页 |
一、评价目的和内容 | 第58-60页 |
二、评价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教师教学评价 | 第61-63页 |
一、评价目的和内容 | 第61页 |
二、评价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 第63-68页 |
一、评价目的和内容 | 第63页 |
二、评价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第六章 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戏剧治疗课程开发的反思和改进 | 第68-72页 |
第一节 对智力障碍儿童戏剧治疗课程开发中的反思 | 第68-69页 |
一、课程内容形式单一,缺少个性化和针对性 | 第68页 |
二、评价体系不健全,片面化 | 第68-69页 |
三、缺乏团队的支持,缺少专业性 | 第69页 |
第二节 培智学校戏剧治疗课程开发的建议 | 第69-72页 |
一、学校支持戏剧治疗课程的开发,并充分融合戏剧治疗和其他学科 | 第69-70页 |
二、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方法 | 第70-71页 |
三、改进完善课程,健全适合不同阶段学生戏剧治疗课程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