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9-10页 |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28页 | 
| 1.1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0-24页 | 
| 1.1.1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 | 第20-22页 | 
| 1.1.2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变质核杂岩 | 第22-24页 |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4-25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8-34页 | 
| 2.1 华北克拉通概况 | 第28-31页 | 
| 2.2 小秦岭地区地质概况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碰撞造山作用 | 第34-50页 | 
| 3.1 宏观构造特征 | 第34-36页 | 
| 3.2 显微构造特征 | 第36-39页 | 
| 3.2.1 显微镜下观察 | 第36-37页 | 
| 3.2.2 石英C轴组构 | 第37-39页 | 
| 3.3 锆石U-Pb定年 | 第39-45页 | 
| 3.3.1 测试方法 | 第40页 | 
| 3.3.2 变形岩体和岩脉年龄 | 第40-45页 | 
| 3.3.3 不变形岩体和岩脉年龄 | 第45页 | 
| 3.4 问题讨论 | 第45-49页 | 
| 3.4.1 碰撞造山期变形规律和时限 | 第45-46页 | 
| 3.4.2 造山过程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小秦岭地区晚古元古代后造山伸展 | 第50-76页 | 
| 4.1 伸展韧性剪切带 | 第51-54页 | 
| 4.1.1 宏观构造特征 | 第51-52页 | 
| 4.1.2 显微构造特征 | 第52-54页 | 
| 4.2 伟晶岩脉变形特征 | 第54-64页 | 
| 4.2.1 伸展韧性剪切带内伟晶岩脉变形特征 | 第56-60页 | 
| 4.2.2 伸展韧性剪切带外伟晶岩脉变形特征 | 第60-62页 | 
| 4.2.3 应力场分析 | 第62-64页 | 
| 4.3 锆石U-Pb定年 | 第64-71页 | 
| 4.3.1 测试方法 | 第64页 | 
| 4.3.2 伸展韧性剪切带内花岗岩体和岩脉定年结果 | 第64-66页 | 
| 4.3.3 伟晶岩脉定年结果 | 第66-71页 | 
| 4.4 问题讨论 | 第71-75页 | 
| 4.4.1 递进变形与造山带隆升 | 第71-72页 | 
| 4.4.2 同构造岩浆活动与伸展时限 | 第72-73页 | 
| 4.4.3 平行造山带伸展机制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变形规律与形成机制 | 第76-102页 | 
| 5.1 韧性构造 | 第76-80页 | 
| 5.1.1 拆离剪切带 | 第76-78页 | 
| 5.1.2 下盘剪切带 | 第78页 | 
| 5.1.3 东部基底剪切带 | 第78-80页 | 
| 5.2 显微构造 | 第80-84页 | 
| 5.2.1 拆离剪切带 | 第80-84页 | 
| 5.2.2 下盘和东部基底剪切带 | 第84页 | 
| 5.3 脆性构造与应力场 | 第84-87页 | 
| 5.3.1 拆离断层 | 第85页 | 
| 5.3.2 边界正断层 | 第85页 | 
| 5.3.3 下盘和东部基底内正断层和滑动带 | 第85-87页 | 
| 5.3.4 应力场 | 第87页 | 
| 5.4 同位素定年 | 第87-94页 | 
| 5.4.1 测试方法 | 第87-88页 | 
| 5.4.2 锆石U-Pb定年结果 | 第88-93页 | 
| 5.4.3 ~(40)Ar/~(39)Ar定年结果 | 第93-94页 | 
| 5.5 问题讨论 | 第94-100页 | 
| 5.5.1 形成时限 | 第94-95页 | 
| 5.5.2 递进变形和形成机制 | 第95-98页 | 
| 5.5.3 造山带与板内变质核杂岩对比 | 第98-99页 | 
| 5.5.4 动力学背景 | 第99-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21页 | 
| 附录 | 第121-187页 | 
| 附表1 小秦岭地区D_1期韧性剪切带内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 第121-137页 | 
| 附表2 小秦岭地区伟晶岩脉正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应力场数据 | 第137-139页 | 
| 附表3 小秦岭地区D_2期韧性剪切带内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 第139-150页 | 
| 附表4 小秦岭地区伟晶岩脉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 第150-170页 | 
| 附表5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脆性正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应力场数据 | 第170-172页 | 
| 附表6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定年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 | 第172-185页 | 
| 附表7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糜棱岩内单矿物~(40)Ar/~(39)Ar分析结果 | 第185-18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