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框架与主要贡献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4.2 主要贡献 | 第15-17页 |
第2章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2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2.3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机构与目标 | 第20-22页 |
2.3.1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机构 | 第20-21页 |
2.3.2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依据 | 第21页 |
2.3.3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目标 | 第21-22页 |
2.4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的内容 | 第22-24页 |
2.4.1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22-23页 |
2.4.2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财务审计 | 第23页 |
2.4.3 经济责任审计与人事审计 | 第23-24页 |
第3章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历史演进 | 第24-33页 |
3.1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历史演进 | 第24-28页 |
3.1.1 内部审计初步形成阶段 | 第24-25页 |
3.1.2 内部审计逐渐规范阶段 | 第25-26页 |
3.1.3 内部审计完善阶段 | 第26-28页 |
3.2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风险的新变化 | 第28-31页 |
3.2.1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风险的新诱因 | 第28-29页 |
3.2.2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风险的新特征 | 第29-30页 |
3.2.3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风险管控的新方向 | 第30-31页 |
3.3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新挑战与新问题 | 第31-33页 |
第4章 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3-47页 |
4.1 A农村信用社基本概况 | 第33页 |
4.2 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运作状况 | 第33-36页 |
4.2.1 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组织与制度 | 第33-34页 |
4.2.2 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范围与流程 | 第34-36页 |
4.2.3 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专业人员构成 | 第36页 |
4.3 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 第36-40页 |
4.3.1 审计理念滞后 | 第37页 |
4.3.2 审计方式方法单一 | 第37-38页 |
4.3.3 专业队伍素质不高 | 第38-39页 |
4.3.4 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 第39页 |
4.3.5 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有限 | 第39-40页 |
4.4 完善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SWOT分析 | 第40-47页 |
4.4.1 SWOT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 第40页 |
4.4.2 完善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优势分析 | 第40-42页 |
4.4.3 完善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劣势分析 | 第42-43页 |
4.4.4 完善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机会分析 | 第43-44页 |
4.4.5 完善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威胁分析 | 第44-47页 |
第5章 进一步完善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原则与建议 | 第47-54页 |
5.1 进一步完善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原则 | 第47-48页 |
5.2 进一步完善A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建议 | 第48-54页 |
5.2.1 建立健全内审体系强化内审独立性 | 第48-49页 |
5.2.2 改进内审技术和方法落实内审风险导向性 | 第49-50页 |
5.2.3 扩展内审范围和内容增强内审权威性 | 第50-52页 |
5.2.4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内审专业性 | 第52-53页 |
5.2.5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实现内审价值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4-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