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一级公路功能与路网衔接研究 | 第16-26页 |
2.1 公路功能分类 | 第16-19页 |
2.1.1 公路功能分类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2.1.2 现状公路功能分类结果 | 第17页 |
2.1.3 现状公路功能分类不合理之处 | 第17页 |
2.1.4 现行公路功能分类的改善建议 | 第17-18页 |
2.1.5 公路功能分类构想 | 第18-19页 |
2.2 一级公路功能分类 | 第19-21页 |
2.2.1 典型一级公路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2.2.2 基于服务对象的一级公路功能分类 | 第20-21页 |
2.3 一级公路路网衔接 | 第21-25页 |
2.3.1 路网衔接原则 | 第21-22页 |
2.3.2 一级公路路网衔接判断 | 第22-23页 |
2.3.3 一级公路路网衔接形式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干线一级公路交通组织 | 第26-36页 |
3.1 一般路段交通组织 | 第26-29页 |
3.1.1 路权分配 | 第26页 |
3.1.2 车道分配 | 第26-29页 |
3.1.3 横跨交通组织 | 第29页 |
3.2 出入口路段交通组织 | 第29-35页 |
3.2.1 互通出入口交通组织 | 第29-31页 |
3.2.2 侧分带出入口交通组织 | 第31-32页 |
3.2.3 出入口小间距路段交通组织 | 第32-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集散一级公路交通组织 | 第36-61页 |
4.1 接入口管理研究 | 第36-47页 |
4.1.1 接入口对行车的影响 | 第36-38页 |
4.1.2 集散一级公路接入口间最小间距研究 | 第38-41页 |
4.1.3 集散一级公路接入口与中央分隔带开口最小间距 | 第41-45页 |
4.1.4 集散一级公路接入口与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 | 第45-46页 |
4.1.5 接入口管理措施 | 第46-47页 |
4.2 集散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研究 | 第47-57页 |
4.2.1 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研究 | 第47-50页 |
4.2.2 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方式 | 第50-51页 |
4.2.3 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 | 第51-57页 |
4.3 集散一级公路一般路段交通组织 | 第57-60页 |
4.3.1 机非分离组织 | 第57-59页 |
4.3.2 慢行交通过街组织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2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