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沥青再生剂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再生沥青积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研发及再生沥青性能评价 | 第18-39页 |
2.1 渗透性再生剂的制备 | 第18-28页 |
2.1.1 原材料选型 | 第18-20页 |
2.1.2 再生剂配制 | 第20-28页 |
2.2 再生沥青性能评价 | 第28-37页 |
2.2.1 再生沥青常规指标评价 | 第28-29页 |
2.2.2 再生沥青流变性分析 | 第29-33页 |
2.2.3 再生沥青感温性能评价 | 第33-36页 |
2.2.4 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再生剂渗透性能及再生机理研究 | 第39-57页 |
3.1 再生剂渗透性能 | 第39-44页 |
3.1.1 针入度法测试渗透性能 | 第39-41页 |
3.1.2 改进软化点法测试渗透性能 | 第41-44页 |
3.2 基于红外光谱再生机理研究 | 第44-55页 |
3.2.1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 第44-48页 |
3.2.2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 第48-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回收沥青混合料性状分析与变异性控制 | 第57-73页 |
4.1 旧路面材料的离散性控制 | 第57-58页 |
4.2 回收沥青混合料变异性分析 | 第58-64页 |
4.2.1 回收沥青集料级配的变异性 | 第58-62页 |
4.2.2 回收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及其性状变异性研究 | 第62-64页 |
4.2.3 旧沥青混合料性能变异性原因分析 | 第64页 |
4.3 RAP变异性对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4.4 回收沥青混合料变异性控制措施 | 第66-69页 |
4.4.1 回收沥青混合料筛分 | 第66-67页 |
4.4.2 基准料的合成与检验 | 第67-69页 |
4.5 回收沥青混合料变异性控制后的再生料路用性能分析 | 第69-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 第73-94页 |
5.1 原材料选择 | 第73页 |
5.2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73-78页 |
5.2.1 级配确定 | 第75页 |
5.2.2 最佳油石比确定 | 第75-78页 |
5.3 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 第78-89页 |
5.3.1 高温性能 | 第78-80页 |
5.3.2 低温性能 | 第80-83页 |
5.3.3 水稳定性能 | 第83-85页 |
5.3.4 疲劳性能 | 第85-89页 |
5.4 大掺量下回收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 | 第89-92页 |
5.5 经济效益性分析 | 第92-9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94-97页 |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