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审计重要性水平概念的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审计重要性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2.3 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2 审计重要性水平及其确定的理论概述 | 第20-32页 |
2.1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作用 | 第20-21页 |
2.2 审计重要性的判断 | 第21-22页 |
2.2.1 基于数量的判断 | 第21-22页 |
2.2.2 基于质量的判断 | 第22页 |
2.3 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影响因素 | 第22-28页 |
2.3.1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第22-25页 |
2.3.2 被审计单位层面 | 第25-27页 |
2.3.3 注册会计师层面 | 第27-28页 |
2.4 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理论依据 | 第28-32页 |
2.4.1 信号理论 | 第28-29页 |
2.4.2 代理理论 | 第29页 |
2.4.3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9页 |
2.4.4 信息经济价值理论 | 第29-30页 |
2.4.5 会计学的重要性水平 | 第30-32页 |
3 长江传媒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3页 |
3.1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与长江传媒的简介 | 第32-34页 |
3.1.1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第32页 |
3.1.2 长江传媒简介 | 第32-33页 |
3.1.3 案例简介 | 第33-34页 |
3.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3.2.1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 第34-35页 |
3.2.2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与审计效益的权衡 | 第35-36页 |
3.2.3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声誉 | 第36-37页 |
3.3 被审计单位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3.3.1 长江传媒的性质 | 第37-38页 |
3.3.2 长江传媒的行业特点 | 第38-39页 |
3.3.3 长江传媒管理层的诚信 | 第39页 |
3.3.4 长江传媒的内部控制 | 第39-40页 |
3.4 注册会计师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3.4.1 注册会计师对待风险的态度 | 第40页 |
3.4.2 前任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3 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 第41-43页 |
4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长江传媒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运用 | 第43-47页 |
4.1 长江传媒2011年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确定 | 第43-44页 |
4.1.1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 第43-44页 |
4.1.2 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 第44页 |
4.2 长江传媒2011年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运用 | 第44-47页 |
4.2.1 审计计划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 | 第44-45页 |
4.2.2 审计实施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 第45-46页 |
4.2.3 审计报告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 第46-47页 |
5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长江传媒审计案例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7-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5.1.1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固定比例法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审计重要性水平 | 第47页 |
5.1.2 注册会计师以分配法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 | 第47-48页 |
5.1.3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确定的长江传媒的审计重要性水平高于行业常规标准 | 第48-49页 |
5.2 启示 | 第49-53页 |
5.2.1 审计师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要明确审计目的 | 第49页 |
5.2.2 审计师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在行业的经营状况 | 第49-50页 |
5.2.3 管理层诚信是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5.2.4 审计师应结合行业特点从财务报表层面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 | 第51-52页 |
5.2.5 审计师应选取适当的分配法确定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