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结构框架 | 第13-14页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1.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15页 |
2.1.2 积极心理学理论 | 第15-16页 |
2.1.3 自我决定理论 | 第16页 |
2.2 工作场所乐趣 | 第16-19页 |
2.2.1 工作场所乐趣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2 工作场所乐趣的维度与测量 | 第17页 |
2.2.3 工作场所乐趣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2.4 工作场所乐趣的影响结果 | 第18-19页 |
2.3 心理资本 | 第19-20页 |
2.3.1 心理资本的内涵 | 第19页 |
2.3.2 心理资本的维度与测量 | 第19-20页 |
2.3.3 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 | 第20页 |
2.4 组织公民行为 | 第20-22页 |
2.4.1 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 | 第20-21页 |
2.4.2 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与测量 | 第21-22页 |
2.4.3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2页 |
2.4.4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结果 | 第22页 |
2.5 变量间的关系研究 | 第22-24页 |
2.5.1 工作场所乐趣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2.5.2 工作场所乐趣与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 第23页 |
2.5.3 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3-24页 |
2.6 研究评述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5-29页 |
3.1 理论模型 | 第2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5-29页 |
3.2.1 工作场所乐趣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工作场所乐趣对心理资本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3 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 第27页 |
3.2.4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29-35页 |
4.1 问卷设计流程 | 第29页 |
4.2 研究量表设计 | 第29页 |
4.3 预测试 | 第29-34页 |
4.3.1 预测试数据收集 | 第29-30页 |
4.3.2 预测试信度检验 | 第30-32页 |
4.3.3 预测试效度检验 | 第32-34页 |
4.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35-47页 |
5.1 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 | 第35页 |
5.1.1 数据收集 | 第35页 |
5.1.2 数据缺省值处理 | 第35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5.2.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5.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5.3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7-40页 |
5.3.1 信度分析 | 第37页 |
5.3.2 效度分析 | 第37-40页 |
5.4 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40-42页 |
5.5 假设检验 | 第42-46页 |
5.5.1 工作场所乐趣及各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5.5.2 工作场所乐趣及各维度对心理资本的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5.5.3 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5.5.4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5-46页 |
5.6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7-52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48-50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