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5页 |
1.1 樟树及其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 第12-13页 |
1.1.1 樟树简介 | 第12页 |
1.1.2 樟树植物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 第12-13页 |
1.2 木脂素类物质研究概况 | 第13-22页 |
1.2.1 木脂素简介 | 第13-15页 |
1.2.2 木脂素测定 | 第15页 |
1.2.3 木脂素提取 | 第15-18页 |
1.2.4 木脂素分离纯化 | 第18-20页 |
1.2.5 木脂素鉴定 | 第20页 |
1.2.6 木脂素抗癌活性研究 | 第20-22页 |
1.3 木脂素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研究背景、意义 | 第23页 |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响应面法优化热回流提取樟树叶中木脂素工艺 | 第25-37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2.3.1 单因素对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32页 |
2.3.2 响应面优化分析 | 第32-36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6-37页 |
3 樟树叶中木脂素纯化工艺研究 | 第37-53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7-43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38-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3.3.1 大孔树脂筛选 | 第43-44页 |
3.3.2 AB-8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规律 | 第44-46页 |
3.3.3 AB-8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解吸规律 | 第46-50页 |
3.3.4 木脂素样品鉴定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芝麻素体外抗肝癌活性研究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3-54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4.2.3 试验方法 | 第54-5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4.3.1 MTS法测定木脂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L02细胞活性影响 | 第58-60页 |
4.3.2 倒置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观察 | 第60页 |
4.3.3 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变化 | 第60-61页 |
4.3.4 Hoechst染色测定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 | 第61-62页 |
4.3.5 流式细胞仪测定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率 | 第62-64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64-65页 |
5 电化学法测定芝麻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 | 第65-75页 |
5.1 引言 | 第65-6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6-70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66页 |
5.2.2 主要仪器 | 第66-67页 |
5.2.3 试验方法 | 第67-7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0-74页 |
5.3.1 裸电极、修饰电极的稳定性测定 | 第70页 |
5.3.2 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液用量的确定 | 第70-71页 |
5.3.3 不同浓度细胞的电化学信号变化 | 第71-72页 |
5.3.4 芝麻素作用下细胞的电化学信号变化 | 第72-73页 |
5.3.5 CS-MWCNTs及MWCNTs溶液的细胞毒性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7 论文的创新性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附录A 英文缩写注解 | 第88-89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