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4.1 基础教育事业单位 | 第17-18页 |
1.4.2 激励机制 | 第18-19页 |
1.5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1.5.1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9-21页 |
1.5.2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1-22页 |
1.5.3 综合型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1.6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 第23-24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7 本文创新及不足 | 第24-27页 |
1.7.1 本文创新 | 第24-25页 |
1.7.2 本文不足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案例描述 | 第27-32页 |
2.1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 | 第27-28页 |
2.1.1 基础教育事业单位传统人事制度的弊端 | 第27页 |
2.1.2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 第27-28页 |
2.2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情况简介 | 第28-30页 |
2.2.1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2.2.2 绵阳实验高级中学概况 | 第29页 |
2.2.3 绵阳实验高级中学人员概况 | 第29-30页 |
2.3 绵阳实验高级中学激励机制现状与成效 | 第30-32页 |
2.3.1 聘用制度 | 第30页 |
2.3.2 薪酬制度 | 第30-31页 |
2.3.3 考核制度 | 第31页 |
2.3.4 奖励制度 | 第31页 |
2.3.5 培训制度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聘用模式分析 | 第32-37页 |
3.1 聘用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3.1.1 公开招聘制度 | 第32页 |
3.1.2 聘用合同制度 | 第32-33页 |
3.1.3 岗位管理制度 | 第33页 |
3.2 聘用模式的激励效果 | 第33-34页 |
3.2.1 公开招聘优化选人 | 第33页 |
3.2.2 竞聘上岗优化用人 | 第33-34页 |
3.2.3 县管校用优化人员配置 | 第34页 |
3.3 聘用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1 干部选拔的竞争机制有待加强 | 第34-35页 |
3.3.2 县管校用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 第35页 |
3.4 完善聘用模式的途径 | 第35-37页 |
3.4.1 建立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制度来实现竞争激励 | 第35-36页 |
3.4.2 完善县管校用的保障制度来实现发展激励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分配模式分析 | 第37-42页 |
4.1 分配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4.1.1 岗位工资制度 | 第37页 |
4.1.2 薪级工资制度 | 第37页 |
4.1.3 绩效工资制度 | 第37-38页 |
4.1.4 津贴补贴制度 | 第38页 |
4.2 分配模式的激励效果 | 第38-39页 |
4.2.1 基本工资保障人员稳定 | 第38页 |
4.2.2 绩效工资促进奖优罚劣 | 第38-39页 |
4.2.3 津贴福利增强行业归属 | 第39页 |
4.3 分配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4.3.1 工资改革与市场脱节导致薪酬激励弱化 | 第39-40页 |
4.3.2 薪酬的按劳分配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40页 |
4.4 完善分配模式的途径 | 第40-42页 |
4.4.1 实现工资制度的社会化转变 | 第40页 |
4.4.2 建立竞争性津贴来实现薪酬激励 | 第40页 |
4.4.3 完善福利制度促进激励效果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考核模式分析 | 第42-47页 |
5.1 考核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42-44页 |
5.1.1 考核原则及要求 | 第42页 |
5.1.2 考核对象及指标 | 第42-43页 |
5.1.3 考核方式及周期 | 第43-44页 |
5.2 考核模式的激励效果 | 第44-45页 |
5.2.1 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增强了考核针对性 | 第44页 |
5.2.2 全员参与的考核过程实现了考核民主性 | 第44页 |
5.2.3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结合促进了绩效改进 | 第44-45页 |
5.3 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5页 |
5.3.1 考核意识有待加强 | 第45页 |
5.3.2 考核结果的运用有待加强 | 第45页 |
5.4 完善考核模式的途径 | 第45-47页 |
5.4.1 建立科学的考核目标来完善目标激励 | 第45页 |
5.4.2 运用考核结果实现考核与激励相匹配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绵阳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启示 | 第47-51页 |
6.1 构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原则 | 第47-48页 |
6.1.1 系统性原则 | 第47页 |
6.1.2 公平原则 | 第47页 |
6.1.3 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 第47页 |
6.1.4 组织目标与个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 第47-48页 |
6.2 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单位的人员需求分析 | 第48页 |
6.2.1 基础教育事业单位员工的特点 | 第48页 |
6.2.2 基础教育事业单位员工的需求内容 | 第48页 |
6.3 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内容 | 第48-51页 |
6.3.1 聘用制度激励 | 第48-49页 |
6.3.2 薪酬制度激励 | 第49页 |
6.3.3 绩效考核激励 | 第49页 |
6.3.4 晋升培训激励 | 第49-50页 |
6.3.5 情感参与激励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结论 | 第51-52页 |
7.2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