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12-26页 |
1.1 创造性问题 | 第12-14页 |
1.2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 | 第14-16页 |
1.3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16-20页 |
1.3.1 国外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对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7-20页 |
1.4 物理教学策略 | 第20页 |
1.5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6.1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1.6.2 实践意义 | 第22页 |
1.7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2-23页 |
1.8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2.1 问题教学法 | 第26-27页 |
2.2 问题思维理论 | 第27-28页 |
2.3 创造力投资理论 | 第28-32页 |
2.3.1 智力 | 第29页 |
2.3.2 知识 | 第29页 |
2.3.3 思维风格 | 第29页 |
2.3.4 人格 | 第29-30页 |
2.3.5 动机 | 第30页 |
2.3.6 环境 | 第30-32页 |
第3章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现状调查 | 第32-4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3.2 研究程序 | 第32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32-37页 |
3.4.1 提问总体情况 | 第32-35页 |
3.4.2 提问原因 | 第35-36页 |
3.4.3 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 | 第36-37页 |
3.5 讨论 | 第37-38页 |
3.5.1 高中生缺乏提问意识 | 第37-38页 |
3.5.2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反馈方式 | 第38页 |
3.6 结论 | 第38-40页 |
第4章 物理课堂中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影响因素调查 | 第40-56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4.2 研究工具编制 | 第40-44页 |
4.2.1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量表》编制 | 第40页 |
4.2.2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编制 | 第40-43页 |
4.2.3 信度检验 | 第43页 |
4.2.4 效度检验 | 第43-44页 |
4.3 样本选取 | 第44-45页 |
4.4 研究程序 | 第45页 |
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5-52页 |
4.5.1 不同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 第45-46页 |
4.5.2 物理课堂中影响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 | 第46-50页 |
4.5.3 各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 第50-52页 |
4.6 讨论 | 第52-54页 |
4.6.1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程度 | 第52页 |
4.6.2 教师因素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 第52页 |
4.6.3 学生因素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4.6.4 课堂环境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4.7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第5章 中学生创造性物理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策略 | 第56-66页 |
5.1 建构物理知识综合网络策略 | 第56-58页 |
5.1.1 教学方法 | 第56-57页 |
5.1.2 操作示例 | 第57页 |
5.1.3 实施要求 | 第57-58页 |
5.2 创造性思维风格培养策略 | 第58-60页 |
5.2.1 教学方法 | 第58-59页 |
5.2.2 操作实例 | 第59页 |
5.2.3 实施要求 | 第59-60页 |
5.3 创造性人格培养策略 | 第60-61页 |
5.3.1 教学方法 | 第60-61页 |
5.3.2 操作实例 | 第61页 |
5.3.3 实施要求 | 第61页 |
5.4 创造动机激发策略 | 第61-63页 |
5.4.1 教学方法 | 第62页 |
5.4.2 操作实例 | 第62页 |
5.4.3 实施要求 | 第62-63页 |
5.5 创造环境营造策略 | 第63-66页 |
5.5.1 实现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 | 第63-64页 |
5.5.2 操作实例 | 第64-65页 |
5.5.3 实施要求 | 第65-66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 | 第66-70页 |
6.1 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6.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67页 |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80页 |
附录1 | 第74-77页 |
附录2 | 第77-78页 |
附录3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