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甲板机械论文

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电液提升控制系统研究

附件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波浪补偿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运动模拟平台简介第16-17页
        1.2.3 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简介第17-18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实验平台的设计第20-27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电液提升系统的设计与选型第20-23页
        2.2.1 液压系统原理图第20-21页
        2.2.2 液压马达选型第21-22页
        2.2.3 电液比例方向阀选型第22页
        2.2.4 机械结构设计第22-23页
    2.3 六自由度波浪模拟平台的设计与选型第23-25页
    2.4 整体结构设计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六自由度波浪模拟平台建模与仿真第27-43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数学建模第27-34页
        3.2.1 坐标系建立第27-28页
        3.2.2 广义坐标第28页
        3.2.3 变换矩阵第28-31页
        3.2.4 位置反解第31-34页
        3.2.5 控制点的控制规律第34页
    3.3 Matlab/Simulink 离线反解获得各电动缸位移曲线第34-39页
        3.3.1 z 轴方向的正弦运动第35-37页
        3.3.2 绕 x 轴的横摇运动第37-38页
        3.3.3 z 轴方向的正弦与绕 x 轴横摇的复合运动第38-39页
    3.4 数据导入 UG 的运动学仿真第39-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电液提升系统建模与仿真第43-62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数学方程推导第43-47页
        4.2.1 电液比例方向阀第43-45页
        4.2.2 阀控液压马达第45-47页
    4.3 建模与联合仿真第47-61页
        4.3.1 普通 PID 控制仿真第51-56页
        4.3.2 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仿真第56-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六自由度波浪模拟平台实验与分析第62-74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硬件系统搭建第62-65页
        5.2.1 松下 A5 系列伺服电机以及伺服驱动器第62-63页
        5.2.2 普通 PC 机第63-64页
        5.2.3 研华 PCI-1265 运动控制卡以及 ADAM-3955 接线端子板第64-65页
        5.2.4 24V 开关电源第65页
    5.3 软件编写第65-68页
        5.3.1 研华 PCI-1265 运动控制卡程序编写第65-67页
        5.3.2 基于 MFC 的控制界面编写第67-68页
    5.4 运动轨迹渐入渐出第68-70页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5.5.1 沿 z 轴正弦运动第71页
        5.5.2 绕 x 轴的正弦横摇运动第71-73页
        5.5.3 沿 z 轴正弦与绕 x 轴正弦横摇的复合运动第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电液提升系统波浪补偿实验与分析第74-85页
    6.1 引言第74页
    6.2 硬件系统搭建第74-76页
        6.2.1 重物相对位置检测第74-75页
        6.2.2 信号采集与输出第75页
        6.2.3 其他硬件第75-76页
    6.3 控制软件编写第76-77页
    6.4 实验结果分析第77-81页
        6.4.1 阶跃响应第78页
        6.4.2 斜坡响应第78-79页
        6.4.3 波浪补偿效果第79-81页
    6.5 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第81-84页
        6.5.1 机械加工的间隙问题第81页
        6.5.2 高速液压马达的低速性能问题第81页
        6.5.3 平台位姿的实时检测第81-84页
    6.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7.1 总结第85-86页
    7.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致谢第90-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燃气轮机总体性能计算与改装优化设计
下一篇:汽车自适应前大灯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