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颠覆式创新的制造业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3 创新点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基础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2.1 产业价值研究 | 第18-20页 |
2.1.1 产业链的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2.1.2 价值链的研究状况 | 第19页 |
2.1.3 产业价值路径概述 | 第19-20页 |
2.2 颠覆式创新研究 | 第20-23页 |
2.2.1 颠覆式创新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2.2 颠覆式创新实施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3 价值路径演变分析 | 第23-24页 |
2.3.1 价值路径演进 | 第23-24页 |
2.3.2 制造业价值路径研究 | 第24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24-26页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6-30页 |
3.1 多案例扎根分析 | 第26页 |
3.1.1 多案例研究 | 第26页 |
3.1.2 扎根理论分析 | 第26页 |
3.2 后发制造企业样本选择 | 第26-27页 |
3.3 研究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4 研究数据分析策略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数据分析流程与理论模型 | 第30-47页 |
4.1 开放性编码 | 第30-40页 |
4.1.1 吉利集团样本案例开放性编码 | 第30-33页 |
4.1.2 华为集团样本案例开放性编码 | 第33-36页 |
4.1.3 郑煤机集团样本案例开放性编码 | 第36-40页 |
4.2 轴心性编码 | 第40-42页 |
4.3 选择性编码 | 第42-43页 |
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43-44页 |
4.5 理论模型构建与阐释 | 第44-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制造业后发企业产业价值路径形成机理 | 第47-51页 |
5.1 价值的分配与转移 | 第47-48页 |
5.2 价值增值与价值控制 | 第48-50页 |
5.2.1 纵向规模化发展 | 第48页 |
5.2.2 横向延伸关联作用 | 第48-50页 |
5.3 颠覆式创新呈现 | 第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