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2-13页 |
1.2.1 科技人才的内涵 | 第12-13页 |
1.2.2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6页 |
1.3.1 科技人才创新动力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2 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人才创新方面的研究 | 第15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3 可能存在的创新 | 第17-19页 |
2 新常态下我国科技人才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9-30页 |
2.1 新常态下我国科技人才创新的现状 | 第19-25页 |
2.1.1 科技人才创新投入现状 | 第19-22页 |
2.1.2 科技人才创新产出现状 | 第22-25页 |
2.2 新常态下我国科技人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2.2.1 科技人才创新投入强度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距离 | 第25页 |
2.2.2 科技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尖端人才缺乏 | 第25-26页 |
2.2.3 科学研究与原始创新活动不足 | 第26页 |
2.2.4 科技自主创新相对薄弱 | 第26页 |
2.2.5 科技成果转化不足 | 第26-27页 |
2.3 科技人才创新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7-30页 |
2.3.1 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 第27页 |
2.3.2 科技人才引进后监督不足 | 第27-28页 |
2.3.3 科技人才管理方式陈旧 | 第28页 |
2.3.4 科技人才创新评价不够科学 | 第28页 |
2.3.5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健全 | 第28-30页 |
3 知识产权制度变迁对科技人才创新的影响研究 | 第30-41页 |
3.1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变 | 第30-32页 |
3.2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2-35页 |
3.2.1 模型设计 | 第32-34页 |
3.2.2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 第34-35页 |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3.3.1 主要变量描述 | 第35-36页 |
3.3.2 单位根检验 | 第36-37页 |
3.3.3 协整检验 | 第37页 |
3.3.4 虚拟变量模型的估计 | 第37-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4 知识产权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动力研究 | 第41-48页 |
4.1 知识产权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动力机理分析 | 第41-44页 |
4.2 知识产权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44-48页 |
4.2.1 科技人才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 第44-45页 |
4.2.2 科技人才创新中知识产权制度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45-48页 |
5 新常态下激发我国科技人才创新动力的路径与措施 | 第48-51页 |
5.1 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实施路径 | 第48-49页 |
5.2 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力的措施 | 第49-51页 |
5.2.1 科学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 第49页 |
5.2.2 深化改革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效率 | 第49-50页 |
5.2.3 将知识产权知识纳入教育体系,培养科技人才产权意识 | 第50页 |
5.2.4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产学研”合力 | 第50页 |
5.2.5 合理规划知识产权战略,引导科技人才创新参与到国家战略与产业布局 | 第50页 |
5.2.6 提供知识产权配套服务设施,营造科技人才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 第50-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1-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感言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