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6-18页 |
1.5.1 文献研究 | 第16页 |
1.5.2 问卷调研 | 第16页 |
1.5.3 统计分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43页 |
2.1 创造力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8页 |
2.1.1 创造力(Creativity)的定义 | 第18-20页 |
2.1.2 创造力与创新 | 第20页 |
2.1.3 创造力组成模型 | 第20-21页 |
2.1.4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2.1.5 创造力的测量 | 第25-27页 |
2.1.6 员工创造力的研究小结 | 第27-28页 |
2.2 领导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2.2.1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2.2.2 领导对员工上行下效作用机制研究 | 第30-32页 |
2.2.3 领导与员工创造力 | 第32页 |
2.3 知识共享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32-38页 |
2.3.1 知识共享的定义 | 第32-34页 |
2.3.2 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2.3.3 知识共享与员工行为 | 第36-37页 |
2.3.4 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 第37页 |
2.3.5 知识共享的测量 | 第37-38页 |
2.4 人际信任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38-43页 |
2.4.1 人际信任的概念 | 第38-39页 |
2.4.2 人际信任的维度划分 | 第39-41页 |
2.4.3 人际信任的理论研究 | 第41页 |
2.4.4 人际信任的测量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 | 第43-49页 |
3.1 领导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 | 第43-44页 |
3.2 知识共享(知识贡献和知识收集)的中介作用 | 第44-46页 |
3.2.1 领导创造力和知识共享(知识贡献和知识收集) | 第44-45页 |
3.2.2 知识共享(知识贡献和知识收集)和员工创造力 | 第45-46页 |
3.2.3 领导创造力、知识共享(知识贡献和知识收集)与员工创造力 | 第46页 |
3.3 认知信任的调节作用 | 第46-47页 |
3.4 研究模型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49-53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49-50页 |
4.2 采样统计 | 第50页 |
4.3 量表设计 | 第50-53页 |
4.3.1 领导创造力的测量 | 第50-51页 |
4.3.2 员工知识贡献的测量 | 第51页 |
4.3.3 员工知识收集的测量 | 第51页 |
4.3.4 员工对领导的认知信任的测量 | 第51页 |
4.3.5 员工创造力的测量 | 第51页 |
4.3.6 其他基本信息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3-67页 |
5.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53-54页 |
5.2 效度分析 | 第54-57页 |
5.2.1 领导创造力的效度分析 | 第54-55页 |
5.2.2 员工知识贡献意愿的效度分析 | 第55-56页 |
5.2.3 员工知识收集意愿的效度分析 | 第56页 |
5.2.4 员工对领导的认知信任的效度分析 | 第56-57页 |
5.2.5 员工创造力的效度分析 | 第57页 |
5.3 信度分析 | 第57-60页 |
5.3.1 领导创造力的信度分析 | 第57-58页 |
5.3.2 知识贡献意愿的信度分析 | 第58页 |
5.3.3 员工知识收集意愿的信度分析 | 第58-59页 |
5.3.4 认知信任的信度分析 | 第59页 |
5.3.5 员工创造力的信度分析 | 第59-60页 |
5.4 相关性分析 | 第60-61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61-6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6.2 研究讨论 | 第67-68页 |
6.2.1 理论意义 | 第68页 |
6.2.2 实践意义 | 第68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2页 |
附录1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