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共享式备课的行动研究--基于M市一所中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3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8页
  (一) 时代的命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新要求第12-13页
  (二) 实践的困惑:现实的学校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第13-14页
  (三) 理论的启迪:知识共享在教师个体及组织发展的巨大作用第14-18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8-20页
  (一) 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第18-19页
  (二) 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第19页
  (三) 养成教师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共享精神第19-20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20-22页
  (一) 知识共享第20-21页
  (二) 备课第21-22页
 四、相关研究综述第22-25页
  (一) 教师知识共享第22-24页
  (二) 教师备课活动第24-25页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5-30页
  (一) 研究方法第25-29页
  (二) 研究思路第29-30页
第一章 共享式备课的定义、本质与功能第30-43页
 一、共享式备课的定义第30-33页
  (一) 共享式备课的界定第30页
  (二) 共享式备课的概念辨析第30-33页
 二、共享式备课的本质第33-37页
  (一) 是对集体备课的完善第33-35页
  (二) 是对集体与个人关系的协调第35页
  (三) 是对校园文化的重建第35-37页
 三、共享式备课的功能第37-43页
  (一) 共享式备课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第37-38页
  (二) 共享式备课可以超越传统备课下教师不良教学行为第38-41页
  (三) 共享式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第41页
  (四) 共享式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法指导水平第41-43页
第二章 共享式备课的基本框架第43-55页
 一、共享式备课的理论依据第43-48页
  (一) 追求教学效率要求建立共享式备课第43-45页
  (二) 教师专业成长要求建立共享式备课第45-48页
 二、共享式备课的基本要素第48-52页
  (一) 共享主体:由谁来共享第48页
  (二) 共享内容:共享什么第48-50页
  (三) 共享方式:怎样共享第50-52页
 三、共享式备课的内容、方法与形式第52-55页
  (一) 共享式备课的内容第52-53页
  (二) 共享式备课的方法第53页
  (三) 共享式备课的形式第53-55页
第三章 共享式备课的行动研究第55-71页
 一、研究的背景资料介绍第55-56页
  (一) 研究场所第55页
  (二) 共享式备课活动场地第55-56页
  (三) 共享式备课活动开展的时间安排第56页
  (四) 研究参与者第56页
 二、研究进行的主要历程第56-58页
  (一) 发现行动起点第57页
  (二) 寻找行动策略第57页
  (三) 制定行动计划第57页
  (四) 实施行动计划第57-58页
  (五) 总结反思行动第58页
 三、资料的搜集与分析第58-65页
  (一) 资料搜集的方式第58-62页
  (二)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62-65页
 四、研究结论与反思第65-71页
  (一) 研究的收获第65-66页
  (二) 存在的问题第66-68页
  (三) 应对策略第68-71页
第四章 共享式备课实施的保障条件第71-86页
 一、物质条件第71-72页
  (一) 备课内容电子化第71页
  (二) 备课管理网络化第71-72页
 二、机制条件第72-81页
  (一) 转变领导的管理方式第72-74页
  (二) 建立持续的学习机制第74-78页
  (三) 确立共享型核心人物第78-81页
 三、文化条件第81-86页
  (一) 创建共享型组织文化第81-85页
  (二) 塑造柔性的管理环境第85-86页
结语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附录一第91-94页
附录二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线师训”实效问题的研究--基于上海市Y区W中心块的实证调查
下一篇:高校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