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主体性学习环境的意义建构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缘由第10页
        1.1.2 选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2.1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2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1.4.1 创新第19页
        1.4.2 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主体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第20-32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分析第20-22页
        2.1.1 主体及主体性第20-21页
        2.1.2 意义建构第21页
        2.1.3 学习环境第21-22页
    2.2 学习环境的要素分析及其与主体形成的关系第22-25页
        2.2.1 现实性要素第22-23页
        2.2.2 技术性因素第23页
        2.2.3 交互性因素第23-24页
        2.2.4 心理性因素第24-25页
        2.2.5 方法性因素第25页
    2.3 主体性学习环境意义建构的理论基础第25-32页
        2.3.1 主体间教育哲学及价值追求第25-26页
        2.3.2 教育需要理论及价值追求第26-28页
        2.3.3 可能生活理论及价值追求第28-32页
第三章 当前学习环境存在问题的理性反思第32-40页
    3.1 师生关系下的主体存在状态第32-33页
    3.2 学习环境中主体性的缺失第33-37页
        3.2.1 学习主体的主体性缺失第34-36页
        3.2.2 实践主体的主体性束缚第36-37页
    3.3 “可能生活”的价值缺失第37-40页
        3.3.1 受到抑制的“可能生活”感受第38页
        3.3.2 创造“可能生活”的能力缺失第38-40页
第四章 主体性学习环境的意义建构策略第40-60页
    4.1 主体性学习环境建构的目标导向第40-42页
        4.1.1 主体性学习环境建构以主体形成为根本追求第40-41页
        4.1.2 主体性学习环境注重学习环境要素对主体形成的影响第41页
        4.1.3 主体性学习环境强调学习环境建构的“意义”存在第41-42页
    4.2 主体性学习环境的现实诉求第42-47页
        4.2.1 建立和谐的主体间师生关系第42-43页
        4.2.2 尊重学校教育环境中的生命存在第43-45页
        4.2.3 着眼于学习化社会背景下的终身教育第45-47页
    4.3 主体性学习环境意义建构的实现路径第47-54页
        4.3.1 确立正确的理念指向第47-48页
        4.3.2 教育实践主体的作用发挥第48-50页
        4.3.3 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第50-53页
        4.3.4 自我教育第53-54页
    4.4 主体性学习环境建构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策略第54-60页
        4.4.1 主体地位的自我确认第54-55页
        4.4.2 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建构第55-56页
        4.4.3 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第56-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社会支持、假想观众与疏离感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卢梭“道德人格”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