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2-14页
        一、 选题背景第12-13页
        二、 问题提出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一、 研究目的第14页
        二、 可行性分析第14页
        三、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19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 小结第18-19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9页
        二、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5页
        一、 建构主义理论第20-21页
        二、 知识管理理论第21-22页
        三、 信息交换理论第22-23页
        四、 情境认知理论第23页
        五、 动机理论第23-25页
第二章 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概述第25-39页
    第一节 教育虚拟社区概述第25-27页
        一、 社区第25页
        二、 虚拟社区第25-26页
        三、 教育虚拟社区第26-27页
    第二节 隐性知识概述第27-31页
        一、 隐性知识的内涵第27-29页
        二、 隐性知识的特征与分类第29-31页
    第三节 隐性知识共享概述第31-36页
        一、 隐性知识共享的内涵第31页
        二、 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第31-34页
        三、 隐性知识共享的测量第34-35页
        四、 隐性知识共享模式第35-36页
    第四节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比较第36-39页
        一、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第36-38页
        二、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第38-39页
第三章 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9-69页
    第一节 分析方法与思路第39页
    第二节 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第39-66页
        一、 教育虚拟社区平台的简介第39-46页
        二、 理论假设与调查问卷设计第46-50页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0-66页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第66-69页
        一、 结论第66-67页
        二、 启示第67-69页
第四章 促进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第69-85页
    第一节 建设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环境第69-73页
        一、 建设良好的社区环境第69-72页
        二、 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认可与理解第72-73页
    第二节 培养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的领导者第73-75页
        一、 给予社区成员更多的个性化关怀第73-74页
        二、 注重对社区成员的激励第74页
        三、 对社区核心成员加以培养第74-75页
        四、 保持领导者与普通社区成员关系融洽第75页
    第三节 激发社区成员共享隐性知识的动机第75-79页
        一、 激发隐性知识共享的感知有用性内部动机第76-77页
        二、 激发隐性知识共享的感知易用性外部动机第77-79页
    第四节 促进教育虚拟社区成员的隐性知识交互第79-82页
        一、 促进成员之间的交互第79-81页
        二、 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条件保障成员交互的顺利进行第81页
        三、 采取合理的措施强化交互第81-82页
    第五节 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表达第82-85页
        一、 克服隐性知识难以表达的心理障碍第82-83页
        二、 提高社区成员的隐性知识表达、传递与吸收能力第83页
        三、 提高社区成员对隐性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第83-84页
        四、 借助于媒体或技术充分表达隐性知识第84-85页
第五章 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的实施及效果分析第85-89页
    第一节 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的实施过程第85-86页
    第二节 实施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的效果分析第86-89页
        一、 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效果的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第86-87页
        二、 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的实施效果情况分析第87-89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第89页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第89-91页
        一、 研究的局限性第89-90页
        二、 研究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附录第95-100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频短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抗高血压药物在某医院的应用及典型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