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24页
        1.2.1 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2 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及启示第22-24页
    1.3 研究目的、内容、思路与方法第24-28页
        1.3.1 研究目的第24-25页
        1.3.2 研究内容第25页
        1.3.3 研究思路第25-26页
        1.3.4 研究方法第26-28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8-3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8-30页
        2.1.1 教育技术能力第28-29页
        2.1.2 教学模式第29-30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30-34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30-31页
        2.2.2 问题教学理论第31页
        2.2.3 合作学习理论第31-32页
        2.2.4 对本研究的启示第32-34页
第3章 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第34-55页
    3.1 构建原则第34-35页
    3.2 设计基础第35-38页
    3.3 基本框架第38-52页
        3.3.1 基础教学模式框架图第38-42页
        3.3.2 理论基础阶段的教学模式第42-45页
        3.3.3 教学设计阶段的教学模式第45-48页
        3.3.4 教学资源阶段的教学模式第48-52页
    3.4 结构特点第52-55页
第4章 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期准备第55-70页
    4.1 前端分析第55-59页
        4.1.1 学情分析第55-56页
        4.1.2 课程目标第56-57页
        4.1.3 课时安排第57-59页
    4.2 教学资源准备第59-62页
        4.2.1 教学课件第60-61页
        4.2.2 教学视频第61-62页
    4.3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第62-70页
        4.3.1 调查问卷设计第63页
        4.3.2 能力测量量表设计第63-67页
        4.3.3 学生成绩评价设计第67-70页
第5章 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实施第70-98页
    5.1 实验准备阶段第70-73页
        5.1.1 确定实验目的第70页
        5.1.2 选择研究对象第70页
        5.1.3 实验研究假设第70-71页
        5.1.4 变量的设定与控制第71-72页
        5.1.5 研究模式与流程设计第72-73页
    5.2 实验前测第73页
    5.3 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第73-89页
        5.3.1 班级分组第74页
        5.3.2 教学案例第74-86页
        5.3.3 作品展示第86-89页
    5.4 实验后测第89-90页
    5.5 实验数据分析与效果分析第90-95页
        5.5.1 实验数据分析第90-94页
        5.5.2 教学效果分析第94-95页
    5.6 实验研究结论第95-98页
        5.6.1 实验结果第95-97页
        5.6.2 实验结论第97-9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3页
    6.1 研究总结第98-101页
        6.1.1 研究工作总结第98-99页
        6.1.2 研究成果总结第99页
        6.1.3 教学经验总结第99-101页
        6.1.4 研究经验总结第101页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101-103页
        6.2.1 研究不足第101-102页
        6.2.2 研究展望第102-103页
注释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附录第109-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我国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提升研究
下一篇:美国公立高等院校自愿问责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