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综合体停车需求分析方法综述 | 第19-31页 |
2.1 单一性质用地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 第19-20页 |
2.2 混合用地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 第20-23页 |
2.2.1 土地利用相关联的模型 | 第20-21页 |
2.2.2 社会经济活动相关联的模型 | 第21-22页 |
2.2.3 车辆出行相关联的模型 | 第22-23页 |
2.3 共享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 第23-25页 |
2.4 建筑物停车泊位配建方法 | 第25-28页 |
2.4.1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 第26-27页 |
2.4.2 城市用地配建停车泊位指标研究 | 第27-28页 |
2.5 共享停车选择行为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2.5.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8页 |
2.5.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8-31页 |
第3章 综合体共享停车调查与分析 | 第31-43页 |
3.1 综合体共享停车调查方法 | 第31-32页 |
3.1.1 停车调查方法分析 | 第31页 |
3.1.2 停车调查方法设计 | 第31-32页 |
3.2 调查流程设计与说明 | 第32-33页 |
3.3 综合体共享停车调查数据分析 | 第33-43页 |
3.3.1 单一性质用地停车需求分析 | 第33-35页 |
3.3.2 综合体停车需求分析 | 第35-38页 |
3.3.3 停车泊位共享行为分析 | 第38-43页 |
第4章 综合体共享停车行为分析 | 第43-53页 |
4.1 基于Logit模型的共享停车行为分析 | 第43-50页 |
4.1.1 二项Logit模型简介 | 第43-46页 |
4.1.2 允许泊位共享的停车行为的Logit建模 | 第46-50页 |
4.2 综合体泊位共享的结构和设置条件 | 第50-53页 |
4.2.1 综合体泊位共享的结构 | 第50页 |
4.2.2 泊位共享的设置条件 | 第50-53页 |
第5章 允许泊位共享的综合体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 第53-67页 |
5.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6页 |
5.1.1 区位影响 | 第53-55页 |
5.1.2 公交出行方式影响 | 第55-56页 |
5.1.3 周转率影响 | 第56页 |
5.2 模型建立 | 第56-58页 |
5.2.1 假设条件 | 第56-57页 |
5.2.2 基础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 第57页 |
5.2.3 允许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 第57-58页 |
5.3 案例分析 | 第58-67页 |
5.3.1 大唐广场综合体 | 第58-62页 |
5.3.2 金鼎中心综合体 | 第62-66页 |
5.3.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允许泊位共享的综合体共享效用分析 | 第67-73页 |
6.1 停车泊位共享效率分析 | 第67-69页 |
6.1.1 共享效率指数模型 | 第67页 |
6.1.2 不同用地组合的共享效率分析 | 第67-69页 |
6.2 停车泊位共享程度分析 | 第69-72页 |
6.2.1 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6.2.2 不同用地组合的共享程度分析 | 第70-72页 |
6.3 实际意义 | 第72-7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73页 |
7.2 论文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