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与判定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30页 |
2.1 交通拥堵定义现状 | 第16-17页 |
2.1.1 国外交通拥堵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国内交通拥堵定义 | 第17页 |
2.1.3 交通拥堵定义总结 | 第17页 |
2.2 交通拥堵判定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1页 |
2.3 交通拥堵评价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2.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交通流状态划分与状态评价 | 第30-46页 |
3.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30-33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3.1.2 采集参数 | 第31-32页 |
3.1.3 论文数据 | 第32页 |
3.1.4 数据预处理 | 第32-33页 |
3.2 交通参数间关系分析 | 第33-37页 |
3.2.1 流量—速度关系 | 第33-34页 |
3.2.2 占有率—速度关系 | 第34-36页 |
3.2.3 占有率—流量关系 | 第36-37页 |
3.3 交通流状态划分方法 | 第37-42页 |
3.3.1 交通状态划分指标 | 第38页 |
3.3.2 交通流状态划分 | 第38-40页 |
3.3.3 关键参数确定 | 第40-42页 |
3.4 交通流状态评价 | 第42-45页 |
3.4.1 评价方法 | 第42-43页 |
3.4.2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交通拥堵判定方法研究 | 第46-58页 |
4.1 相同车道交通参数时变特性 | 第46-47页 |
4.2 不同车道交通参数关系分析 | 第47-50页 |
4.2.1 非饱和流交通参数关系 | 第47-49页 |
4.2.2 速度跃迁状况分析 | 第49-50页 |
4.3 交通拥堵判定算法 | 第50-53页 |
4.3.1 交通拥堵判定标准 | 第50-51页 |
4.3.2 交通拥堵判定指标 | 第51-52页 |
4.3.3 交通拥堵判定算法设计 | 第52-53页 |
4.4 实例分析 | 第53-57页 |
4.4.1 判定参数阈值标定 | 第53-55页 |
4.4.2 判定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 | 第58-72页 |
5.1 交通拥堵评价背景 | 第58-59页 |
5.1.1 交通拥堵评价维度 | 第58页 |
5.1.2 交通拥堵评价适用性 | 第58-59页 |
5.2 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59-61页 |
5.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60页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 第60-61页 |
5.3 交通拥堵评价层次及评价指标 | 第61-66页 |
5.3.1 评价指标选取标准 | 第61-62页 |
5.3.2 道路交通评价层次 | 第62页 |
5.3.3 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介绍 | 第62-64页 |
5.3.4 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 | 第64-66页 |
5.4 城市交通行程时间指数模型 | 第66-70页 |
5.4.1 路网简化 | 第67页 |
5.4.2 行程时间指数简介 | 第67-68页 |
5.4.3 路段权重设计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1 结论 | 第72-73页 |
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