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摹状类派生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1页 |
(一) 关于摹状类词语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关于“X状”等摹状类词语的研究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及语料来源 | 第11-13页 |
(一) 计量统计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1-12页 |
(二)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页 |
(三) 创新点 | 第12页 |
(四) 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章 摹状类派生词的构成 | 第13-29页 |
第一节 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音节数量 | 第14-17页 |
一、单音节“X” | 第14-15页 |
二、双音节“X” | 第15-16页 |
三、多音节“X” | 第16页 |
四、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结构类型 | 第17-25页 |
一、双音节“X” | 第17-20页 |
(一) 主谓式 | 第17页 |
(二) 联合式 | 第17-18页 |
(三) 动宾式 | 第18-19页 |
(四) 偏正式 | 第19页 |
(五) 补充式 | 第19-20页 |
二、多音节“X” | 第20-22页 |
(一) 主谓式 | 第20-21页 |
(二) 联合式 | 第21页 |
(三) 偏正式 | 第21-22页 |
三、其他 | 第22-24页 |
四、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功能类型 | 第25-29页 |
一、名词性“X” | 第25-26页 |
二、形容词性“X” | 第26-27页 |
三、动词性“X” | 第27页 |
四、小结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摹状类派生词的句法功能 | 第29-42页 |
第一节 摹状类派生词“X状、X样”的句法功能 | 第29-35页 |
一、“X状、X样”的典型分布 | 第29-33页 |
(一) 作宾语 | 第29-31页 |
(二) 作谓语 | 第31-32页 |
(三) 作定语 | 第32-33页 |
二、“X状、X样”的非典型分布 | 第33-34页 |
(一) 作其他动词的宾语 | 第33-34页 |
(二) 作介词宾语 | 第34页 |
(三) 作状语 | 第34页 |
三、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摹状类派生词“X形、X型”的句法功能 | 第35-42页 |
一、“X形、X型”的典型分布 | 第35-39页 |
(一) 作动词宾语 | 第35-37页 |
(二) 作介词宾语 | 第37-38页 |
(三) 作定语 | 第38-39页 |
二、“X形、X型”的非典型分布 | 第39-40页 |
(一) 作状语 | 第39-40页 |
(二) 作主语 | 第40页 |
三、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摹状类派生词的摹状功能及演变过程 | 第42-56页 |
第一节 摹状类派生词的摹人和摹物功能 | 第42-46页 |
一、摹状类派生词的摹人功能 | 第42-44页 |
(一) 描摹人物的样貌、表情和神态 | 第43页 |
(二) 描摹人物的行为和举止 | 第43-44页 |
二、摹状类派生词的摹物功能 | 第44-46页 |
(一) 描摹动物的举动或神情 | 第44-45页 |
(二) 描摹事物的外形和式样 | 第45-46页 |
三、小结 | 第46页 |
第二节 摹状类派生词的摹实和摹虚功能 | 第46-48页 |
一、摹状类派生词的摹实功能 | 第46-47页 |
二、摹状类派生词的摹虚功能 | 第47-48页 |
三、小结 | 第48页 |
第三节 摹状类派生词的演变过程 | 第48-56页 |
一、摹状性类词缀“状”的形成与发展 | 第49-50页 |
二、摹状性类词缀“样”的形成及发展 | 第50-52页 |
三、摹状性类词缀“形”的形成及发展 | 第52-54页 |
四、摹状性类词缀“型”的形成及发展 | 第54-55页 |
五、小结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