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Delphi与AHP法的中小学“学习型”微课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3 问题与反思第20页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20-21页
        1.3.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3.2 研究意义第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1 文献研究法与内容分析法第21页
        1.4.2 访谈法第21-22页
        1.4.3 特尔斐法第22页
        1.4.4 层次分析法第22页
    1.5 本文结构第22-26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6-3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6-34页
        2.1.1 微课第26-31页
        2.1.2 “微”概念辨析第31-33页
        2.1.3 “学习型”微课第33页
        2.1.4 有关评价的概念界定第33-34页
    2.2 理论基础第34-38页
        2.2.1 微型学习理论及其学习理论基础——联通主义学习观第34-35页
        2.2.2 建构主义理论第35页
        2.2.3 梅瑞尔的首要教学原理第35页
        2.2.4 多媒体认知理论第35-38页
第3章 评价研究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第38-46页
    3.1 中小学“学习型”微课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结构第38-39页
    3.2 微课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9-40页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40-46页
        3.3.1 研究思路第40-43页
        3.3.2 评价方法第43-46页
第4章 基于Delphi法的微课评价维度的确定第46-70页
    4.1 第一阶段第46-54页
        4.1.1 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第46-52页
        4.1.2 综合分析归纳第52-53页
        4.1.3 意见征求并初步生成指标体系第53-54页
    4.2 第二阶段—运用特尔菲法(Delphi Method)确定维度的合理性第54-70页
        4.2.1 专家第一轮评议第55-56页
        4.2.2 评议结果第56-57页
        4.2.3 根据评议结果与意见,进行访谈第57-59页
        4.2.4 指标体系的改进第59-62页
        4.2.5 专家第二轮评议第62-65页
        4.2.6 第二轮评议结果分析第65-70页
第5章 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第70-82页
    5.1 AHP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步骤第70页
    5.2 构造模型并制定权重系数调查表第70-72页
    5.3 计算各层次的权值并检验一致性第72-75页
        5.3.1 权值的计算第72-74页
        5.3.2 一致性检测第74-75页
    5.4 根据群策略计算加权算数平均数第75-8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6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存在问题第83-84页
    6.3 创新之处第84页
    6.4 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附录第90-110页
    附录1 第一轮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维度合理性的调查意见表第90-93页
    附录2 基于第一轮特尔斐法后的访谈提纲第93-94页
    附录3 第二轮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维度合理性的调查意见表第94-100页
    附录4 基于微课资源的评价研究权重系数调查表第100-102页
    附录5 微课制定过程中的初步维度第102-104页
    附录6 有关多媒体等课件类评价标准的汇总第104-105页
    附录7 有关网络课程课件评价标准的汇总第105-106页
    附录8 有关现有微课比赛评价标准的汇总第106-107页
    附录9 中小学“学习型”微课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第107-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下一篇:肝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慢性乙型肝炎症状分布示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