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5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研究概况第10-14页
        (一)关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研究第10-11页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研究第11-12页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第12-14页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4-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4页
        (二)论文创新性第14-15页
第一章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概述第15-24页
    第一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第15-18页
        一、职业化的含义第15-16页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第16-17页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定位第17-18页
    第二节 普通高校辅导员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关系第18-20页
        一、普通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区别第18-19页
        二、普通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联系第19-20页
    第三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第20-24页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要求第20-21页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专业特点的要求第21-22页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管理特点的要求第22-24页
第二章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取得新进展第24-32页
    第一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第24-26页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的新进展第24-25页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自身发展的新进展第25-26页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新进展第26页
    第二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管理取得新进展第26-29页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逐步专职化第26-27页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选聘逐步常态化第27-28页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管理逐步规范化第28-29页
    第三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第29-32页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的入职门槛有所提高第29页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第29-30页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有所提高第30-32页
第三章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的问题第32-39页
    第一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较低第33-35页
        一、任务重,压力过大第33页
        二、年纪轻,待遇偏低第33-34页
        三、责任大,地位不高第34-35页
    第二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较模糊第35-36页
        一、工作繁杂,职责不清第35页
        二、多头管理,疲于应付第35-36页
        三、岗位稳定性差,发展空间不足第36页
    第三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艺术素质有待提高第36-39页
        一、艺术专业人员偏少第36-37页
        二、工作针对性偏弱第37-38页
        三、工作亲和力不够第38-39页
第四章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实现途径第39-50页
    第一节 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提高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第39-42页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第39-40页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第40-41页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实践途径第41-42页
    第二节 回归“发展”本位,科学规划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第42-44页
        一、明确艺术院校辅导员岗位职责第42-43页
        二、严格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要求第43页
        三、优化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规划第43-44页
    第三节 明确角色定位,建立健全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保障机制第44-47页
        一、制定艺术院校辅导员的从业标准第44-45页
        二、完善艺术院校辅导员的选聘制度第45-46页
        三、创新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考评机制第46-47页
    第四节 重视艺术修养,努力提高艺术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第47-50页
        一、重视艺术修养是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客观要求第47-48页
        二、注重专业培训是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手段第48页
        三、提高综合素质是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实现途径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名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市双名工程为例
下一篇:试析京歌演唱对高师民族声乐专业学生训练体系的补充--以《卜算子·咏梅》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