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一)关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论文创新性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概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 第15-18页 |
一、职业化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 | 第16-17页 |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定位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普通高校辅导员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关系 | 第18-20页 |
一、普通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区别 | 第18-19页 |
二、普通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联系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要求 | 第20-21页 |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专业特点的要求 | 第21-22页 |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管理特点的要求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 第24-32页 |
第一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 第24-26页 |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的新进展 | 第24-25页 |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自身发展的新进展 | 第25-26页 |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新进展 | 第26页 |
第二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管理取得新进展 | 第26-29页 |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逐步专职化 | 第26-27页 |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选聘逐步常态化 | 第27-28页 |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管理逐步规范化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 第29-32页 |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的入职门槛有所提高 | 第29页 |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 第29-30页 |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有所提高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 第32-39页 |
第一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较低 | 第33-35页 |
一、任务重,压力过大 | 第33页 |
二、年纪轻,待遇偏低 | 第33-34页 |
三、责任大,地位不高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较模糊 | 第35-36页 |
一、工作繁杂,职责不清 | 第35页 |
二、多头管理,疲于应付 | 第35-36页 |
三、岗位稳定性差,发展空间不足 | 第36页 |
第三节 艺术院校辅导员艺术素质有待提高 | 第36-39页 |
一、艺术专业人员偏少 | 第36-37页 |
二、工作针对性偏弱 | 第37-38页 |
三、工作亲和力不够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实现途径 | 第39-50页 |
第一节 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提高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 第39-42页 |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9-40页 |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 第40-41页 |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实践途径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回归“发展”本位,科学规划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 | 第42-44页 |
一、明确艺术院校辅导员岗位职责 | 第42-43页 |
二、严格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要求 | 第43页 |
三、优化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规划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明确角色定位,建立健全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保障机制 | 第44-47页 |
一、制定艺术院校辅导员的从业标准 | 第44-45页 |
二、完善艺术院校辅导员的选聘制度 | 第45-46页 |
三、创新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考评机制 | 第46-47页 |
第四节 重视艺术修养,努力提高艺术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 第47-50页 |
一、重视艺术修养是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客观要求 | 第47-48页 |
二、注重专业培训是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手段 | 第48页 |
三、提高综合素质是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实现途径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