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1 内部审计概念 | 第15-16页 |
2.2 内部审计内容与特点 | 第16-17页 |
2.2.1 内部审计内容 | 第16页 |
2.2.2 内部审计特点 | 第16-17页 |
2.3 内部审计作用 | 第17页 |
2.4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 | 第17-19页 |
第3章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理论研究 | 第19-32页 |
3.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 第19-22页 |
3.1.1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和不足 | 第19-20页 |
3.1.2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 | 第20-21页 |
3.1.3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3.2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 第22-24页 |
3.2.1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 | 第22-23页 |
3.2.2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 第23页 |
3.2.3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互动共进 | 第23-24页 |
3.3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 第24-27页 |
3.3.1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原因 | 第24-25页 |
3.3.2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第25-27页 |
3.4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核心 | 第27-32页 |
3.4.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立足点 | 第27-29页 |
3.4.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 | 第29-32页 |
第4章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面临的问题 | 第32-36页 |
4.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不彻底 | 第32页 |
4.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任务繁重 | 第32-33页 |
4.3 国有企业效益审计缺少评判标准 | 第33页 |
4.4 国有企业审计人员素质难以达到转型要求 | 第33-35页 |
4.5 国有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滞后 | 第35-36页 |
第5章 国外企业内部审计经验借鉴 | 第36-39页 |
5.1 成功内部审计公司介绍 | 第36页 |
5.2 公司先进的内部审计 | 第36-37页 |
5.2.1 Oracle 公司内部审计职能 | 第36页 |
5.2.2 Oracle 公司内部审计种类 | 第36-37页 |
5.2.3 Oracle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及程序 | 第37页 |
5.2.4 Oracle 公司审计工作方法 | 第37页 |
5.2.5 Oracle 公司审计工具和资源 | 第37页 |
5.3 对我国企业的借鉴与启示 | 第37-39页 |
5.3.1 机构设置方面 | 第37页 |
5.3.2 内审公开化 | 第37页 |
5.3.3 全方位的审计内容和合理的资源分配 | 第37-38页 |
5.3.4 跟踪审计发现 | 第38-39页 |
第6章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对策 | 第39-45页 |
6.1 制定法律规范,强制彻底转型 | 第39-40页 |
6.2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内部审计举措 | 第40-41页 |
6.3 加快论证步伐,建立企业标准 | 第41-42页 |
6.4 加强素质培养,吸收专业人才 | 第42-43页 |
6.5 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化审计 | 第43-4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