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8页 |
1.1 可食性膜的简介 | 第8-14页 |
1.1.1 可食性膜的定义 | 第8-9页 |
1.1.2 可食性膜的分类 | 第9-12页 |
1.1.3 可食性膜的特点 | 第12页 |
1.1.4 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5 抗菌可食膜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壳聚糖淀粉膜 | 第14-16页 |
1.2.1 壳聚糖和淀粉的结构 | 第14页 |
1.2.2 壳聚糖淀粉膜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壳聚糖淀粉膜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 本研究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壳聚糖淀粉膜的研制及性能分析 | 第18-27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18-1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1.2 仪器 | 第18-19页 |
2.2 方法 | 第19-21页 |
2.2.1 壳聚糖淀粉膜的制备 | 第19页 |
2.2.2 壳聚糖淀粉膜结构性能分析 | 第19-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6页 |
2.3.1 壳聚糖-淀粉膜的基本性质分析 | 第21-23页 |
2.3.2 壳聚糖-淀粉膜的SEM分析 | 第23-24页 |
2.3.3 壳聚糖-淀粉膜的FT-IR分析 | 第24-25页 |
2.3.4 亮聚糖-淀粉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载天然防腐剂的壳聚糖淀粉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27-36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3.1.2 仪器 | 第27页 |
3.2 方法 | 第27-28页 |
3.2.1 含Nisin的壳聚糖淀粉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27-28页 |
3.2.2 含Natamycin的壳聚糖淀粉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28页 |
3.2.3 含Nisin和Natamycin的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3.1 含Nisin膜的主要结构表征 | 第28-31页 |
3.3.2 含Natamycin膜的主要结构表征 | 第31-34页 |
3.3.3 含Nisin和Natamycin的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的结构表征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巨峰葡萄中菌种的分离与鉴定 | 第36-45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4.1.3 培养基 | 第36页 |
4.1.4 仪器 | 第36-37页 |
4.2 方法 | 第37-41页 |
4.2.1 菌种分离与形态学观察 | 第37页 |
4.2.2 菌种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37页 |
4.2.3 菌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7-41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4.3.1 菌落形态学分析 | 第41页 |
4.3.2 显微镜下菌体形态学分析 | 第41-42页 |
4.3.3 菌株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第42-43页 |
4.3.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载防腐剂的壳聚糖-淀粉复合膜抑菌性能评价 | 第45-57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45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5.1.2 仪器 | 第45页 |
5.2 方法 | 第45-47页 |
5.2.1 含Nisin的壳聚糖淀粉膜液抑菌效果评价 | 第45-46页 |
5.2.2 含Natamycin的壳聚糖淀粉膜液抑菌效果评价 | 第46页 |
5.2.3 含Nisin和Natamycin的壳聚糖淀粉复合膜液抑菌效果评价 | 第46页 |
5.2.4 含Nisin的壳聚糖淀粉膜抑菌效果评价 | 第46页 |
5.2.5 含Natamycin的壳聚糖淀粉膜抑菌效果评价 | 第46页 |
5.2.6 含Nisin和Natamycin的壳聚糖淀粉复合膜抑菌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5.2.7 保鲜葡萄的初步试验 | 第4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5.3.1 壳聚糖淀粉膜液的抑菌效果 | 第47-51页 |
5.3.2 壳聚糖淀粉膜的抑菌效果 | 第51-53页 |
5.3.3 含Nisin和Natamycin的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的抑菌效果 | 第53-55页 |
5.3.4 保鲜葡萄的初步试验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