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

基于动边界的柔性机械臂二阶理论建模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柔性臂变形理论建模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柔性臂动边界理论建模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柔性机械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柔性机械系统的空间坐标描述第18-19页
    2.2 机械系统的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第19-22页
    2.3 柔性梁的振动第22-26页
        2.3.1 型函数的理论推导第22-23页
        2.3.2 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第23-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单关节柔性机械臂的二阶理论建模第27-46页
    3.1 单关节柔性机械臂的弹性变形描述第27-28页
    3.2 单关节柔性臂的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第28-34页
        3.2.1 单关节柔性臂的经典变形第29-30页
        3.2.2 单关节柔性臂的二次变形第30-32页
        3.2.3 单关节柔性臂的综合变形第32-34页
    3.3 理论计算及仿真第34-45页
        3.3.1 逆动力学轨迹规划第34-37页
        3.3.2 模型阶数和耦合项精确性比较分析第37-39页
        3.3.3 计算单关节柔性悬臂末端振动位移第39-42页
        3.3.4 单关节柔性臂不同变形理论的仿真比较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双关节柔性机械臂的二阶理论建模第46-64页
    4.1 双关节柔性机械臂的弹性变形描述第46-48页
    4.2 双关节柔性臂的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第48-55页
        4.2.1 双关节柔性臂的经典变形第48-49页
        4.2.2 双关节柔性臂的二次变形第49-51页
        4.2.3 双关节柔性臂的综合变形第51-55页
    4.3 理论计算及仿真第55-63页
        4.3.1 计算双关节柔性悬臂末端振动位移第56-60页
        4.3.2 双关节柔性臂不同变形理论的仿真比较第60-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实验平台设计与搭建第64-78页
    5.1 实验平台组成第64-66页
    5.2 机械系统第66-70页
        5.2.1 实验台底座第66-67页
        5.2.2 柔性臂装夹系统第67-70页
        5.2.3 机械装配第70页
    5.3 控制系统第70-73页
        5.3.1 计算机硬件系统第71页
        5.3.2 运动控制卡第71-73页
    5.4 驱动系统第73-74页
        5.4.1 电机选型第73页
        5.4.2 转矩计算第73-74页
    5.5 监测系统第74-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实验和理论模型比较验证第78-90页
    6.1 柔性梁边缘振动位移测试原理第78-79页
    6.2 实验目的及实验动边界条件解析第79-80页
        6.2.1 柔性机械系统的实验目的第79-80页
        6.2.2 柔性机械系统的实验动边界条件解析第80页
    6.3 单关节柔性臂的模型验证实验第80-86页
        6.3.1 单关节柔性臂实验测量的基本原理第81-82页
        6.3.2 单关节柔性臂数据采集及处理第82-84页
        6.3.3 单关节柔性臂的实验结果和分析第84-86页
    6.4 双关节柔性臂的模型验证实验第86-89页
        6.4.1 双关节柔性臂实验测量的基本原理第86-87页
        6.4.2 双关节柔性臂数据采集及处理第87-88页
        6.4.3 双关节柔性臂的实验结果和分析第88-89页
    6.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研究
下一篇:个性化菜品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