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7-13页 |
中文摘要 | 第13-18页 |
Abstract | 第18-22页 |
1 绪论 | 第23-4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23-2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4-40页 |
1.2.1 以混沌分形研究为代表的新兴非线性研究 | 第24-36页 |
1.2.2 金融物理学的发展状况 | 第36-39页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 第39-40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 | 第40-4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43-44页 |
1.4 结构安排 | 第44-46页 |
2 资产价格波动之谜的讨论 | 第46-64页 |
2.1 波动性之谜的由来 | 第46-49页 |
2.2 传统理论解释 | 第49-55页 |
2.3 行为金融对于波动性之谜的解释 | 第55-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3 股票价格走势所构成形态的研究 | 第64-80页 |
3.1 上证股市的分形分析 | 第64-71页 |
3.1.1 计算股市分形维的方法 | 第64-66页 |
3.1.2 股市分形维度计算与分析 | 第66-69页 |
3.1.3 分析总结 | 第69-71页 |
3.2 价格走势形态分析 | 第71-79页 |
3.2.1 价格走势形态的规范性定义 | 第71-75页 |
3.2.2 价格走势形态的演变规律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4 交易市场内在动力系统分析 | 第80-101页 |
4.1 资产价格交易的能量属性 | 第80-84页 |
4.2 交易机制的能量模型 | 第84-87页 |
4.3 构建价格场 | 第87-89页 |
4.3.1 价格场概念 | 第87-88页 |
4.3.2 价场的分析 | 第88-89页 |
4.4 绪场理论 | 第89-93页 |
4.4.1 绪场的构建 | 第90-92页 |
4.4.2 绪场分析 | 第92-93页 |
4.5 价绪场理论 | 第93-100页 |
4.5.1 价绪场概念 | 第93-94页 |
4.5.2 价绪场场变模型 | 第94-99页 |
4.5.3 用价绪场理论分析价格形态的内在演变机制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5 N螺旋结构缠绕模型分析与确立 | 第101-112页 |
5.1 创新性概念的归纳梳理 | 第101-105页 |
5.1.1 形态类概念定义 | 第101-103页 |
5.1.2 动力系统新概念定义 | 第103-105页 |
5.2 N形研究得出的定理和结论 | 第105-108页 |
5.2.1 N形研究得出的定理 | 第105-106页 |
5.2.2 N形研究得出的结论 | 第106-108页 |
5.3 结合N理论成果进一步分析股市 | 第108-111页 |
5.3.1 综合运用N理论对股价走势进行各阶段运行特点来分析 | 第108-110页 |
5.3.2. 运用N理论对上证月线走势进行分析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6 N理论的具体应用介绍 | 第112-121页 |
6.1 N理论对价值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原理的解释 | 第112页 |
6.2 趋势投资的技术分析原理 | 第112-119页 |
6.2.1 MACD指标与理论 | 第113-114页 |
6.2.2 价格能量指标 | 第114-116页 |
6.2.3 波浪理论介绍 | 第116-119页 |
6.3 N理论操作应用介绍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21-129页 |
7.1 论文结论 | 第121-126页 |
7.1.1 形态结论 | 第121-122页 |
7.1.2 动力系统分析结论 | 第122-126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26-128页 |
7.2.1 股改分析与建议 | 第126-127页 |
7.2.2 救市与平准基金 | 第127-128页 |
7.3 不足与改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5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