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育资源配置下农村初中学校生存状况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导论 | 第10-26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 生源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资源浪费 | 第10-11页 |
2. 农村学校呈现恶性循环发展 | 第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2. 文献述评 | 第16-19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 资源配置 | 第19页 |
2. 县域教育资源配置 | 第19-20页 |
3. 农村初中学校 | 第20-21页 |
4. 农村初中学校生存状况 | 第21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 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 第21-22页 |
2. 农村初中学校生存状况 | 第22页 |
3. 农村初中学校生存状况问题及成因的分析 | 第22页 |
4. 农村初中学校生存状况改善方案 | 第22-23页 |
(五)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 第23-26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 研究路径 | 第25-26页 |
二、农村初中学校生存环境分析 | 第26-46页 |
(一)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支持 | 第26-33页 |
1. 农村初中学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和制度 | 第26-28页 |
2. 农村初中学校硬件设施保障政策和制度 | 第28-29页 |
3. 农村初中学校师资保障政策和制度 | 第29-32页 |
4. 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政策和制度 | 第32-33页 |
(二) 农村初中学校硬件设施配置状况 | 第33-37页 |
1. 生均占地面积 | 第34-35页 |
2. 生均藏书量 | 第35页 |
3. 教室利用率 | 第35-36页 |
4. 生均活动场 | 第36-37页 |
5. 其他设施 | 第37页 |
(三) 农村初中学校师资状况 | 第37-42页 |
1. 师资结构 | 第37-39页 |
2. 教师资源利用状况 | 第39-40页 |
3. 农村初中教师流动态势 | 第40-42页 |
(四) 农村初中学校在校生数及班级数变化 | 第42-45页 |
(五) 农村初中学校财政状况 | 第45-46页 |
三、农村初中学校发展问题 | 第46-53页 |
(一) 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不健全 | 第46-48页 |
1. 现行政策存在漏洞 | 第46-47页 |
2. 政策制定系统性待完善 | 第47-48页 |
(二) 硬件资源配置边际效益递减,造成资源浪费 | 第48-49页 |
(三)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49-51页 |
1. 师资结构不合理 | 第49-50页 |
2. 教师资源利用率低 | 第50-51页 |
(四) 生源流失严重 | 第51-52页 |
(五) 可支配性教育经费不足 | 第52-53页 |
四、农村初中学校生存困境成因 | 第53-63页 |
(一) 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53-56页 |
(二) 城镇化快速发展 | 第56-61页 |
1. “离农”思想加重 | 第57-59页 |
2. 房地产业的推动 | 第59-60页 |
3. 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作用 | 第60-61页 |
(三)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第61-62页 |
(四) 文化资源的流失 | 第62-63页 |
五、农村初中学校发展策略 | 第63-73页 |
(一) 政策制定灵活多变 | 第63-65页 |
1. 设立奖励机制 | 第63-64页 |
2. 一校一制 | 第64-65页 |
(二) 优化组合教师队伍 | 第65-67页 |
1. 保证“教师队伍新鲜血液” | 第65-66页 |
2.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第66-67页 |
(三) 创新管理模式 | 第67-71页 |
1. 建设“小而优”小规模学校 | 第67-70页 |
2. 建立走校联盟制度 | 第70-71页 |
(四)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A 各校基本数据统计表 | 第76-81页 |
附录B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调查问卷 | 第81-85页 |
附录C 农村初中学校教师问卷 | 第85-87页 |
附录D 农村初中学校领导访谈提纲 | 第87-88页 |
附录E 农村初中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