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驾驶、航海学论文--船舶操纵技术论文--领港术论文

广州港大风浪引航员登轮点选址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2章 广州港引航员登轮点现状分析第14-21页
    2.1 广州港通航环境概述第14-15页
        2.1.1 广州港发展概况第14页
        2.1.2 广州港通航环境概况第14-15页
    2.2 我国主要港口引航员登离轮水域现状分析第15-18页
        2.2.1 登离轮水域位置第15-16页
        2.2.2 登离轮水域形状第16-17页
        2.2.3 登离轮水域数量第17页
        2.2.4 登离轮水域的变动调整情况第17页
        2.2.5 登离轮水域限制条件第17-18页
    2.3 广州港引航员登离轮水域现状第18-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广州港大风浪引航员登轮点初选分析第21-52页
    3.1 引航员登离轮作业方式第21页
    3.2 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选址原则第21-23页
        3.2.1 选址目标第21-22页
        3.2.2 国际海事组织相关规定第22-23页
        3.2.3 选址原则第23页
    3.3 设置风浪登轮水域必要性分析第23-24页
    3.4 广州港大风浪引航水域初选第24-51页
        3.4.1 风险识别方法分析及选择第24页
        3.4.2 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因素识别第24-26页
        3.4.3 初选引航水域风险分析第26-51页
            3.4.3.1 自然环境第29-37页
            3.4.3.2 通航环境第37页
            3.4.3.3 交通环境第37-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基于证据推理的广州港大风浪引航员登轮点选址建模第52-75页
    4.1 研究方法与步骤第52-58页
        4.1.1 研究步骤第52页
        4.1.2 层次分析法第52-55页
        4.1.3 证据推理第55-58页
            4.1.3.1 识别框架第56页
            4.1.3.2 基本概念第56-57页
            4.1.3.3 合成规则第57-58页
    4.2 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选址建模第58-65页
        4.2.1 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选址指标体系第58-59页
        4.2.2 层次分析法建模第59-60页
        4.2.3 各层级权重计算第60-65页
    4.3 基于证据推理的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选址评价第65-73页
        4.3.1 评价等级划分第65-66页
        4.3.2 各指标隶属度确定第66-67页
        4.3.3 评价结果等级划分第67-68页
        4.3.4 证据推理计算第68-73页
    4.4 选址结果分析第73-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引航员登离轮与船舶航行安全建议第75-77页
    5.1 大风浪天气引航员登离轮风险分析第75页
    5.2 大风浪条件下引航员登离轮安全建议第75-76页
    5.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结论第77-79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77页
    6.2 创新点第77页
    6.3 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4页
作者简介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外船员教育对我国的借鉴分析研究
下一篇:某300吨海巡船推进系统设计与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