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社会比较、心理弹性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7页
    2.1. 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第12-17页
        2.1.1.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回顾第12-13页
        2.1.2.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第13-14页
        2.1.3. 主观幸福感理论第14-16页
        2.1.4.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第16-17页
    2.2. 社会比较研究进展第17-21页
        2.2.1. 社会比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第17-18页
        2.2.2. 社会比较的类型第18-20页
        2.2.3. 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第20-21页
    2.3. 心理弹性研究进展第21-27页
        2.3.1. 心理弹性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第21-23页
        2.3.2. 心理弹性的结构第23-24页
        2.3.3. 心理弹性的理论第24-25页
        2.3.4. 心理弹性与社会比较的关系第25页
        2.3.5. 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第25-27页
3. 问题的提出、研究框架及研究意义第27-29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27-28页
    3.2. 研究框架第28页
    3.3. 研究意义第28-29页
4. 研究一 社会比较倾向、心理弹性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第29-38页
    4.1. 研究目的及假设第29页
        4.1.1. 研究目的第29页
        4.1.2. 研究假设第29页
    4.2. 研究方法第29-31页
        4.2.1. 被试第29-30页
        4.2.2. 测量工具第30-31页
        4.2.3. 数据处理第3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4.3.1.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第31-32页
        4.3.2.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第32-33页
        4.3.3. 社会比较倾向、心理弹性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第33-35页
        4.3.4. 心理弹性在社会比较倾向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第35-36页
        4.3.5. 心理弹性在社会比较倾向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调节作用第36-38页
5. 研究二 社会比较方向、类别及心理弹性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第38-45页
    5.1. 研究目的及假设第38页
        5.1.1. 研究目的第38页
        5.1.2. 研究假设第38页
    5.2. 研究方法第38-41页
        5.2.1. 研究程序第38页
        5.2.2. 修订实验材料第38-40页
        5.2.3. 被试第40-41页
        5.2.4. 数据处理第4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6. 讨论第45-51页
    6.1.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分析第45页
    6.2. 人口学变量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析第45-46页
    6.3. 社会比较倾向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第46-47页
    6.4. 心理弹性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第47页
    6.5. 心理弹性在社会比较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上的中介作用第47-48页
    6.6. 心理弹性在社会比较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上的调节作用第48-49页
    6.7. 比较方向、类别及心理弹性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第49-51页
7.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1-52页
8. 结论第52-53页
9. 建议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行为改变的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
下一篇: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一致感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