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乘客出行价值效用函数的P&R规模预测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P&R宏观需求预测模型简述 | 第15-16页 |
1.2.2 P&R微观需求预测模型简述 | 第16-18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P&R的功能与建设简介 | 第21-31页 |
2.1 P&R的概念 | 第21页 |
2.2 P&R停车场分类 | 第21-23页 |
2.3 P&R停车场功能 | 第23页 |
2.4 P&R停车场建设 | 第23-25页 |
2.5 北京P&R建设规模 | 第25-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乘客出行价值效用函数模型 | 第31-39页 |
3.1 从乘客角度出发选择合适规模预测模型 | 第31-34页 |
3.1.1 宏观需求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 | 第31-32页 |
3.1.2 微观需求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 | 第32-33页 |
3.1.3 类型分析法在P&R规模预测模型的应用 | 第33-34页 |
3.2 影响乘客选择P&R换乘的因素 | 第34-36页 |
3.3 P&R出行价值效用函数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P&R规模预测模型 | 第39-53页 |
4.1 P&R吸引范围 | 第39-45页 |
4.1.1 北京P&R吸引范围的形态 | 第39-42页 |
4.1.2 距离与票价对吸引范围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3 线网形态与吸引范围的关系 | 第43-45页 |
4.2 P&R吸引强度 | 第45-48页 |
4.2.1 P&R吸引强度分布函数的类型 | 第45-47页 |
4.2.2 吸引强度与吸引范围的关系 | 第47-48页 |
4.3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距离的关系 | 第48-50页 |
4.4 修正系数与P&R规模预测函数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西二旗地铁站P&R规模预测与应用 | 第53-75页 |
5.1 西二旗地铁站P&R调查 | 第53-58页 |
5.1.1 实地考察与调查问卷 | 第54-55页 |
5.1.2 P&R换乘乘客出行特征分析 | 第55-58页 |
5.2 西二旗地铁站P&R的吸引范围 | 第58-61页 |
5.2.1 西二旗地铁站P&R吸引范围的形态 | 第58-59页 |
5.2.2 距离及票价对吸引范围的影响 | 第59-61页 |
5.3 西二旗地铁站P&R吸引强度 | 第61-63页 |
5.3.1 西二旗地铁站P&R吸引强度分布函数 | 第61-63页 |
5.3.2 距离及票价对吸引强度的影响 | 第63页 |
5.4 西二旗地铁站P&R的吸引人口 | 第63-65页 |
5.5 西二旗地铁站P&R预测规模 | 第65-69页 |
5.6 P&R预测模型分析 | 第69-70页 |
5.7 P&R预测规模的应用 | 第70-74页 |
5.7.1 中心站点间距离对预测规模的影响 | 第70-71页 |
5.7.2 票价的变化对预测规模的影响 | 第71-73页 |
5.7.3 北京其他P&R站点的规模预测 | 第73-7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9页 |
6.1 论文的主要成果与创新 | 第75-77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A | 第83-84页 |
附录B | 第84-85页 |
附录C | 第85-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9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