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

基于动力学和结构强度分析的关节连接器载荷识别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关节车在国外的发展现状第13-16页
        1.2.2 关节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第16-18页
        1.2.3 关节车及关节连接器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2 关节连接器结构及有限元模型第22-34页
    2.1 关节连接器结构第22-27页
        2.1.1 凸关节第24-25页
        2.1.2 凹关节第25-27页
    2.2 关节连接器有限元模型第27-33页
        2.2.1 有限元接触理论简介第27-28页
        2.2.2 零件的有限元模型第28-30页
        2.2.3 关节连接器整体有限元模型第30-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动力学分析及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关节连接器载荷分析第34-52页
    3.1 二联式关节车动力学模型第34-36页
        3.1.1 二联式关节车结构特点第34页
        3.1.2 二联式关节车动力学模型第34-36页
    3.2 关节车及关节连接器动力学性能分析第36-46页
        3.2.1 车辆非线性运动稳定性第37-38页
        3.2.2 车辆直线运行性能第38-41页
        3.2.3 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第41-46页
    3.3 关节连接器载荷分析第46-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2页
4 关节连接器结构强度第52-76页
    4.1 静强度分析第52-61页
        4.1.1 计算分析方法第52-53页
        4.1.2 载荷及工况第53页
        4.1.3 载荷及约束位置第53-55页
        4.1.4 计算结果分析第55-61页
    4.2 疲劳强度分析第61-73页
        4.2.1 AAR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第62-66页
        4.2.2 关节连接器疲劳强度分析第66-73页
    4.3 本章小结第73-76页
5 关节连接器载荷识别第76-90页
    5.1 关节连接器载荷分析第76-78页
        5.1.1 纵向载荷第76-77页
        5.1.2 横向载荷第77页
        5.1.3 垂向载荷第77-78页
    5.2 载荷识别方案第78-87页
        5.2.1 纵向载荷识别方案第79-82页
        5.2.2 垂向载荷识别方案第82-85页
        5.2.3 横向载荷识别方案第85-87页
    5.3 载荷识别点耦合度分析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页
    6.2 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附录A第96-97页
附录B第97-98页
附录C第98-99页
附录D第99-100页
附录E第100-101页
附录F第101-10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2-10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TPA的CTCS-1级列控系统区域列控数据中心安全分析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高铁制动毂三维接触模型及其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