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概况及其员工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11-15页 |
1.1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1.1 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发展概况 | 第11页 |
1.1.2 服务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2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员工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12-15页 |
1.2.1 服务业跨国公司员工存在个体差异 | 第12-13页 |
1.2.2 员工个体差异形成企业文化多元化 | 第13页 |
1.2.3 企业文化多元化带来员工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13-15页 |
第2章 GL(上海)公司概况及其多元用工模式 | 第15-29页 |
2.1 GL 公司概况 | 第15-16页 |
2.2 GL(上海)公司经营概况 | 第16-19页 |
2.3 GL(上海)公司人员概况 | 第19-22页 |
2.3.1 GL(上海)公司总部人员概况 | 第19-20页 |
2.3.2 GL(上海)公司项目人员概况 | 第20页 |
2.3.3 GL(上海)公司组织结构概况 | 第20-22页 |
2.4 GL(上海)公司多元用工模式 | 第22-29页 |
2.4.1 GL(上海)公司多元用工模式的重要性 | 第22-23页 |
2.4.2 GL(上海)公司多元用工模式种类 | 第23-29页 |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9-36页 |
3.1 人力资源 | 第29页 |
3.2 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 第29-33页 |
3.2.1 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 | 第29-32页 |
3.2.2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第32-33页 |
3.3 多元用工模式管理 | 第33-36页 |
3.3.1 多元用工相关理论评述 | 第33-34页 |
3.3.2 多元用工模式下员工管理的特点 | 第34页 |
3.3.3 基于多元用工模式管理特点而容易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34-36页 |
第4章 GL(上海)公司多元用工模式下的员工管理 | 第36-61页 |
4.1 多元用工模式下的招聘渠道和人才选拔方法 | 第36-40页 |
4.1.1 多元用工模式下的招聘渠道 | 第36-39页 |
4.1.2 多元用工模式下的人才选拔方法 | 第39-40页 |
4.2 多元用工模式下考核机制 | 第40-51页 |
4.2.1 日常工作考核制度 | 第41页 |
4.2.2 员工转正和晋升考核制度 | 第41页 |
4.2.3 项目内员工季度考核制度和总部员工年中、年终考核制度 | 第41-51页 |
4.3 多元用工模式下多种薪酬结构 | 第51-54页 |
4.3.1 固定薪酬结构 | 第52页 |
4.3.2 浮动薪酬结构 | 第52-53页 |
4.3.3 额外商业保险和专项费用报销福利 | 第53页 |
4.3.4 杰出支持奖励和长期服务奖励制度 | 第53-54页 |
4.4 多元用工模式下多种培训机制 | 第54-61页 |
4.4.1 公司内部电子书库(eRECOURCE)培训方式 | 第56页 |
4.4.2 公司大学社区(GL University)培训方式 | 第56页 |
4.4.3 岗上培训方式 | 第56-57页 |
4.4.4 公司内部和外部培训中心 | 第57-59页 |
4.4.5 海外培训 | 第59页 |
4.4.6 培训后员工发展和晋升制度 | 第59-61页 |
第5章 多元用工模式下员工管理效果分析 | 第61-78页 |
5.1 企业绩效 | 第61-64页 |
5.1.1 财务数据 | 第61页 |
5.1.2 客户满意度 | 第61-64页 |
5.2 员工满意 | 第64-78页 |
5.2.1 员工满意度 | 第64-75页 |
5.2.2 员工离职率 | 第75-78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8-82页 |
6.1 结论 | 第78-80页 |
6.1.1 多元用工模式员工管理的优势 | 第78-79页 |
6.1.2 多元用工模式员工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6.2.1 展望 | 第80页 |
6.2.2 《新劳动合同条例》实施带来的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6页 |